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二波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22:42  华夏时报

  徐立凡

   第二波振兴经济政策,随着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过会正陆续推出。已经揭晓的钢铁业和汽车业两大振兴规划,汽车业相比之下更引人注目。这很自然。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直接与消费者有关,而且有利于消费者。实际上,扩大内需十大政策出台以来,这算是对刺激消费内需最直接、最明确的一项措施。

   这是一个新的政策信号。梳理一下之前的刺激经济政策,4万亿是打桩,针对的是经济活动的活跃性,以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须的“保8”布局;百日内连续五次降息、降低信贷门槛是打桩,为社会生产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推出燃油税为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试水、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是打桩,为微观经济主体也是就业主体的企业创造环境。打桩是必须的,这些政策既是对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拆招,也是对之前的宏调政策的修正。

   建设新的经济大厦不可能只打桩。谁都知道,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才是根本所在,最后的楼顶只能在活跃的消费推动下才能盖好。这也是政府振兴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因为如此,关于扩大消费内需的种种讨论一直非常密集。比如个税征收的标准应提至多少,该不该给全体居民发消费券、该发多少,为低收入群体提高多少补助等等。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九字方针中,相对而言,“保增长”和“调结构”没有什么异议,有广泛的社会共识,政府出台措施也非常果断非常有气魄。但在如何“扩内需”上,争议不少。钱是有数的,政府既要考虑怎么花最有效率,又要考虑是否符合民意,相对就谨慎。的确,这是一个深度课题。

   汽车业振兴规划在鼓励重组调整结构之外,重点放在了消费方面。五项政策中三项都是针对消费的部署。当然,这和汽车业处于产业链终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特点有关。作为拉动经济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如果没有鼓励消费的直接措施,汽车业对于保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会大大降低。汽车业规划注重消费环节的特点,或许将体现在其他产业振兴规划当中。

   刺激经济成为主旋律以来,都在谈论凯恩斯,谈论罗斯福,但是在重新确认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发现政府主导投资的必要性的同时,有一个环节一直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即政府信心与企业、消费者的信心关系。挑战之下,有能力和责任心的政府必然率先于企业、消费者具备克服危机的信心,并力图带动企业、消费者获得信心。这个传导成立的前提是政府主导经济所产生的效益能直接地、有效地转化为企业、消费者的收益,企业、消费者有了现实收益,信心自然产生,进而使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期。从这个角度讲,经济振兴规划越惠及于企业、越惠及于民越有效。

   尽管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原因是政府、企业、消费者的收益并不处于一个合理水平。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主要角色,庞大的收益过多地为政府所得。藏富于政府导致经济发展无法依赖于内部消费,而只能过多倚重于外部消费。这种不稳定的经济增长结构实际上具有天然性。这也决定了目前的积极政策必须承担两个多少有点矛盾的双重任务:既要在现有模式下保证经济增长,又要着手适度调整这种结构。汽车业规划的政策含金量在于融合了其中的矛盾。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版本。

   实现三方利益合理均衡无非两个渠道。一是政府利益让出一部分,转化为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二是增值利益尽可能合理均衡分配。

   政府让利已经开始,利益增值还需时日。这一切的前提还是信心。政府已经出台了大量积极措施,但还没有完全激发出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政策具有时滞效应是一个方面,大多数人认为信心将在三季度恢复。外部环境仍晦暗不明是另一方面,少数人认为有更为猛烈的第二次金融危机。鲜明的对立表明,对于经济前景的判断仍然不那么明朗不那么坚决。坚定信心要在已经和还将出台的积极政策中更明确地注明政府、企业、消费者包括其中的投资者的受益前景和分配关系。消费者和投资者有信心,经济才能真正有活力。

   在政策布局大致底定的时候,对政策效应的考核也已开始。从哪里考核最能接近真实?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考核。他们决定最后的分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