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振兴规划刺激消费 新能源和自主品牌受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04:3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 新能源和自主品牌受益

  □本报记者 袁征

  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昨日如期出台。分析人士指出,该振兴规划对于推进汽车、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购置税下调低于预期,但规划对于低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利好低排量汽车

  2008年,汽车产销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6.81个百分点和15.14个百分点,创下了十年来的新低。分析人士指出,本次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将有利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为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对此,招商证券报告指出,考虑汽车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以及消费特征,车辆购置税的下调,受影响最大区域为对车价较为敏感的市场区域,即小排量区间,车辆购置税下调或者取消首先刺激该细分市场的需求增长;同时,该细分市场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在2008年1-11月已经接近55%,因此,车辆购置税的下调对汽车行业销量增长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在这种购置税调整政策情况下,将会迫使合资企业在1.6L以下及中低端产品领域加大产品研究及对市场投放,以适应中国实际汽车消费政策的推行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合资品牌将继续对自主品牌产生更大的挤压,使得自主品牌的生产环境更加恶劣。

  新能源和自主品牌汽车受益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数据显示,在2008年下半年经济下滑及下滑预期情况下,中低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反弹,11月份市场占有率达到27.1%,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低排量汽车在国内基本为自主品牌产品,成本较低导致销售价格普遍相对偏低,同时该细分市场区间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普遍较高,下半年经济的下滑以及未来持续下滑的预期加剧了这种市场现象;另外下半年油价的持续高位,也使得部分消费者在实际消费中向小排量区间转移。随着购置税下调和汽车消费信贷等救市组合拳出击,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值得关注的是,刚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提出,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此外,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对此,吉利汽车副总裁王自亮表示,政府一直说鼓励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这一落实的举措对于吉利这样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当然叫好。

  相对于传统汽车业来说,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格外有加。“十五”期间,国家就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确定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其中“三纵”指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三种车型;“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基于此,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届时汽车年产辆为1000万辆算,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

  由于国内几大汽车集团和比亚迪、奇瑞等民营企业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有很大的热情,并且已开发出了新能源车型。分析人士指出,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将更加坚定了国内外汽车生产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