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兵
1月12日,韩国金属工会双龙汽车支部(双龙汽车工会)的支部部长韩尚均(音)在京畿道平泽工厂召开了记者见面会,表示“工会对于双龙汽车的经营不利并没有任何责任,所以今后在协商过程中绝对不会接受任何一名员工被解职。”
1月9日,韩国双龙汽车称其董事会已决定申请企业回生流程,这预示双龙进入类似于破产保护的程序。双龙汽车由此成为去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汽车业严重萎缩以来,第一家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汽车企业。
对此,上汽集团表示,双龙汽车提出回生申请是无奈之举,也是上海汽车在尽最后的努力挽救这个企业。上汽表示,一直以来,上海汽车为了挽救双龙进行了多种积极努力,不断与双龙管理层、工会、银行及政府进行沟通,但未能取得各方一致意见。
对于双龙提出的企业回生申请,法院将决定是否救助以及如何救助这家公司。若被批准,则可以进入法律程序来协调各利益相关方,为解决危机提供更快的途径;但如果法院决定让这家公司破产,那么双龙汽车将成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首家韩国大公司。
据了解,1月8日,双龙汽车董事会讨论了《经营正常化方案》,并在9日的声明中表示,最近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韩国国内销售的急剧下降以及出口装船量的减少,扩大了经营亏损,再加上金融市场信用紧缩的影响,无法实现正常的融资,双龙面临着严重的资金流动性问题。
双龙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其总销量仅为9.2665万辆,比2007年减少了29.6%。其中2008年12月的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高达50%以上。双龙除2007年实现盈利(2.1亿元人民币)外,2005年、2006年、2008年(预计)累计亏损为28.58亿元人民币。
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这起拖了一年的企业并购案当时以上汽集团成功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的股权而告结。作为双龙最大的控股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有双龙汽车51%的股份。
对于4年前的“国内汽车业首个跨国并购”,著名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上汽双龙整合后内部矛盾从来就没平息过。
随着金融风暴加剧,韩元严重贬值,韩国金融机构的压力超大,对韩国企业的输血功能退化。效益滑坡的双龙在资金流动性短缺时难以从韩国的银行贷到足够的款项,使得企业经营状况加剧恶化。
钟师认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韩国工会与外国企业的矛盾无法调和。此前双龙董事会也表示,由于销售量急剧减少,应该实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但是为了员工的雇佣稳定,要求通过多方面的方案。比如,进行希望退职,轮休,今后两年减少工资以及冻结晋升、晋级、新招聘、暂停福利等方法大幅减少固定费用的支出,从而改善结构费用,并与工会充分协商。
对此,上汽曾公开回应称,各方应共同努力援救双龙,如果工会坚持罢工则表明其不积极救助双龙的姿态,双龙未来将葬送在工会手中。
对于这桩并购大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却认为,上汽根本都没进到双龙中去。
一份双龙内部资料显示,到2008年12月,双龙累计现金缺口达到了604亿韩元。根据估算,在2009年,双龙汽车的资金缺口将达到6亿美元,而到2010年1月,还将有2亿欧元的可转债到期。所以说即便是上汽再次为双龙“输血”,得到的也仅仅是一个失败的结局,并不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就目前的情况倒推,上汽确实不值得对韩国双龙汽车进行并购。但是抛去事后诸葛亮的心态,当初并购双龙作为上汽集团着手进行国际化运作也未尝不可。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车企终究要摆脱以单一产品(整车或散件)出口为传统外向型发展的模式,走向以资本输出的国际化模式,未来中国车企在积淀相当技术实力后还可以用技术、资本和产品的混合输出模式进行国际化运作。
回过头来看上汽的这次挫折,这是一次具有开拓意义的尝试。上汽算是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迈出的这充满风险的一步。对于没有太多国际化经验的中国车企,各种磨难、坎坷是不能回避的必要经历。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车企在未来应当先搞好自主品牌再说海外并购。钟师认为,在若干年内中国车企去并购或参股一些国外的技术开发型企业或有特点的零部件企业倒是可行之道。与其拯救国外破产的车企不如花钱在自身上打造自有品牌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