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时报》资深产业记者马什(Peter Marsh)日前接受该报中文网记者的采访,他谈到中国制造业将在经济危机中受到重创,2009年经济前景仍不乐观,现在考虑产业升级还面临很大困难。
中国制造业将遭受重创――马什认为,中国依赖出口的企业都将受到很大冲击,他们主要包括面向消费者的电子产品行业,以及处在制造业“食物链”中低端的企业,比如面向消费者的制鞋、制衣、纺织品企业,都会受到很大冲击。那些生产比较“聪明”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小。中国钢铁业的近况业很糟糕。明年中国钢铁业的产量比较今年可能也会下降。他认为全球经济2009年不可能复苏,2009年对所有行业都是最糟糕的一年,曙光不会出现。过去三个月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并没有与全球经济脱钩,明年中国经济就象全球经济一样,很难有所起色。
中国的财政刺激方案――马什认为,这个刺激方案会给制造业带来一些积极影响,如钢铁业,四分之三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关键的拉动力之一。这个刺激方案也要用到很多建设类产品,比如机器等,也会帮助一些制造企业。所以刺激方案对制造业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产业升级――他认为这是很好的想法,但目前的危机并不能帮助中国制造业实现这个想法。许多中国企业缺乏尖端技术,缺乏有效的营销,很多本来利润就很薄,现在受到的冲击更大,因此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危机过后,全球制造业的赢家仍然是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他们的产品技术尖端,别人做不了,他们生产的工业机器很少人能够仿制。日本企业在50年代也从事低技术生产,50年后他们走在全球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最前沿,出现了一些最尖端的制造业,日本人花了很长时间做到这些,中国人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