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30年”系列征文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街道天山三村居委会主任 张雅玉
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我1977年10月被分配到上海第十一织布厂当了一名纺织女工。上世纪90年代初,我所在的织布厂倒闭,很多老同事转岗到了公交公司和市容单位工作,和他们比起来,我算是走了一条“通向人生更高境界”的道路,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实现了我人生最大的理想。
做纺织女工的时候,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一门心思钻研技术,达到了1分钟可以打56个结的专业技术,被提拔为车间教练员。与此同时,我没有放松学习,坚持读书、看报。视野开阔了,人生的判断就会更准确。从书报中,我了解到在德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这样的发达地区,社区工作正红红火火地兴起,发展迅速。慢慢的,我就萌发了做一名社区工作者的念头。
我的社区工作是从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路玉屏居委会开始的,具体职务是调解主任。当时我的工资只有300多元,相当于原单位的一半,而且,从国营企业到集体单位的心理落差也花了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但是,我有自己的信念,也喜欢这份工作,既然时代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就要把它用好。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在解决邻里纠纷和老城区改造的矛盾调解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被有关部门评为“先进调解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1996年上海市城区工作会议之后,从中央到上海市委、市政府都前所未有地加大力度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居委会的地位空前提高,居委会建设和发展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那时起,我的月收入从原来的300元提高到1000多元,而且每年递增,达到现在的4000多元。
在改革开放时代,我选择了社区工作,这对我本人和家庭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7年,通过置换,我们全家搬进了109平方米三室一厅的理想住房,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女儿考上上海大学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大四就被学校公派到日本留学,现在她找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尤其是工厂倒闭后的下岗职工,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实在是难以想象。
我最大的幸运就是抓住了改革开放机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原来初中毕业,1996年上海市城区工作会议后,我被选送到长宁区社区学院补读了3年高中,后来又读了3年大专,成为行政管理方面的“科班出身”。完成了知识结构的积累,做起社区工作来,就更加得心应手。对于改革开放,我充满了感激和感恩,这使我全身心投入城市最基层的社区工作,6年前,我就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对辖区居民公开,个人开通了针对居民的沟通热线,24小时为居民排忧解难。力所能及,我很快乐。
2007年底,我光荣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意识到自己更应该认真履行职责,热情参政议政。在2008年1月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我提具了7个书面议题,其中《政府应尽快投入资金,增量上海120救护车》的议题受到韩正市长的肯定。
2008年11月,我以“长宁区党建工作金奖”获得者身份,到香港考察了半个月,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谈及过去的30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人生不能停止学习。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抓住机会,完全可以创新人生,成就未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