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满怀信心在逆境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07:56  经济日报

  广大企业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又要坚定信心,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在逆境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近来,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外向型企业发展面临一定困难。对此,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抓住和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国际产业转移等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努力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势头。

  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在逆境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就要苦练内功,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知识和科技是对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重要力量,也是增强产业、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市场占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只能来自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技术。即使外围市场有所变化,核心技术也是不可取代的。当前,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地区,凡是前几年转型早、技术升级快的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都相对较小,不少还逆市而上,趁机扩大市场份额。而规模小、无技术、无资金、无品牌的企业受到冲击最大。这说明一个道理,危机中有机遇,机遇就在于创新。如果我们不断创新,就不仅能够应对当前的危机,还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广大企业要积极行动起来,苦练内功,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

  一是加紧推进自主创新。广大企业要通过整合内外部科技资源,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机制,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力争取得更多国家标准和制订国际标准的话语权。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加强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市场畅销的产品引领市场、引领需求、引领消费,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深入到企业中去、深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主动把科技与经济结合起来,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改善管理、开发产品、创新技术,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争取美好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加紧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由于需求不振,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的企业只有下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加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夯实竞争基础,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因此,广大企业要深入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加大调整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着重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并且着眼未来,大力开发市场前景好和竞争优势强的产品。

  三是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企业要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压缩管理费用,向管理细节要效益。在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加紧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要有效安排剩余人员,积极留住、吸引高素质人才,这样既能够提高企业收益水平,增强产品的价格优势,又能为未来发展储备和保存实力。

  与此同时,广大企业要坚定信心,在充分估计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到国内市场需求潜力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信心就是力量。诚然,外需收缩会导致一些企业出口减少,然而,我国产品仍具有较强的成本及性价比等综合优势。尤其是不少企业近年来主动转型升级,努力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着力拓展海外营销渠道,不仅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而且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了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中央最近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财政、银行、保险、海关、商检等宏观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也相应采取了积极的配套措施,都为企业应对挑战、开拓市场提供了良好条件。更要看到的是,国内市场对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仍具有巨大需求,但目前这些产品大都依靠国外进口,在这方面,广大企业大有作为。(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