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不良资产防范与治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00:57  金融时报

  禹华初

  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防止不良资产反弹的压力较重。切实防范与治理不良资产、有效控制风险,成为当前银行业的重要工作。

  一、充分识别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产生不良资产的风险

  当前经济环境下,不良资产新增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资金紧张易致逾期和违约。在宏观调控背景下,银行须重点关注易产生逾期和违约的信贷客户:一是对经济周期敏感的企业。受国际经济波动、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这类企业经营压力大,违约概率高;二是信用一般的企业,这类企业因主营业务无竞争力,资金运用效率低等因素,还款能力呈下降趋势;三是生产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资金紧张或利润率降低,将制约其短期还贷能力。

  (二)受成本价格挤压,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近年来,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成本上升摊薄企业利润。同时,在国内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上升的趋势下,部分行业企业的产品价格受到管制,对企业的利润形成进一步挤压。在企业竞争激烈、难以转嫁成本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向银行转移。

  (三)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以往信贷质量形成考验。国家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加大了对长期以来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政策限制,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那些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条件差的企业因无力转产转型、无力持续经营,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构成威胁;那些经营粗放、依赖银行资金周转的企业,产品更新转换、环保治理、设备升级、搬迁改造等成本上升,其生存发展困境使银行的信贷风险亦随之加大。

  (四)行业不景气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大。国内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警示银行高度关注相关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从美国次贷危机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当前,在我国房地产泡沫明显、价量回落、资金缺口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房贷比例较高的银行,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存在上升势头。

  二、谨防不良资产出现新的价值损失

  现阶段,值得关注的造成资产质量恶化、引发价值损失的因素主要有:

  (一)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资本市场。在经济过热时期,银行资金间接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部分信贷资金实际成为风险套利的资本。在股市波动、资本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尚未回收的此类资金极易演化为新生不良资产。

  (二)信贷资金使用随意。在宏观调控背景下,银行应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加强贷后的跟踪检查,防止贷款资金运作的随意性,重点监督产能过剩、盈利能力差或自有资本低等抗风险能力低的企业,防止客户将流动资金转为固定资产投资,或将流动资金贷款转为偿债资金,把专项贷款作为垫付成本上升资金等行为。

  (三)信贷资金弥补股东出资不足、不实。我国的新《公司法》要求股东认真履行其对公司承诺的出资义务。银行应加强对股东出资不足、不实、虚假注册或者抽逃资本的监管,注意防范企业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将过度风险或失败项目演化为银行不良资产,防止信贷资金成为实体经济的投机资本。

  (四)恶意抵押或抵押流于形式。实践中,由于抵押资产存在重复抵押、分割抵押、房地分离抵押、以及资产抵押后长期租赁等问题,最终使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缩水。在现阶段,银行应结合宏观调控政策,排查抵押资产存在的瑕疵和问题,防止恶意抵押或抵押流于形式,在夯实抵押资产价值、提高抵押率同时,尽量优化抵押资产的种类和质量。

  三、对当前不良资产防治的几点建议

  当前,银行防治不良资产的措施和途径应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走势,把握风险变化。对于在经济过热和粗放增长阶段形成的信贷项目,应在存量上缩减,在增量上控制;对于受宏观调控影响大的客户,应随时调整信用评级,加强对法人资信状况和股东出资能力的监督,防止风险管理滞后;对基于人民币大幅单边升值预期所进行的外币信贷操作,防范因货币错配使企业偿债成本急剧增大而导致的风险。

  (二)改进金融服务,配套设计风险治理机制。对中小企业改进金融服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新的效益增长点。为适应各类小企业融资需求,银行在风险治理机制的设计上亦应与时俱进。在发展创新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手段的同时,建立专门针对小企业项目的管理团队,建立适应小企业授信特点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致力于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贷款担保。

  (三)控制集团客户中的关联贷款,完善信贷监控信息。银监会近期专门就银行大客户信用风险进行了预警。为此,银行应着重审查集团企业内的实际用款人,防止通过转让定价而转移资金以及财务信息失真等各类问题;坚持“一个债务人的原则”;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协作,对同业同质贷款风险进行比较分析;掌握集团企业间的关联交易与关联互保,调整风险限额,根据风险评价确定信贷投放额度和方向等。

  (四)推进风险评价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国际金融风险蔓延,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银行宜借鉴采用“应力测试”等风险评价方法,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银行在实施新巴塞尔协议过程中,需从夯实数据基础、推进内部评级体系应用、关注经济周期效应、开展压力测试、重视流动性风险和其他新型风险等方面积极推进风险管理。

  (五)优化存量需审慎对待借新还旧;扩大增量应倡导“绿色信贷”。对借新还旧的方式,银行应审慎对待。申请办理借新还旧的债务人,往往是资金使用效率低、成本控制力差、行业性风险大的企业,通过展期或借新还旧并不能根除潜在的风险,反而对信贷资金安全形成威胁。

  同时,银行亦应密切与立项、环保、规划等主管部门沟通协作,将落实国家环保政策、产业政策与信贷控制有机结合,以绿色信贷机制优化增量。  (作者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沈阳办事处主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