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严峻挑战面前金融政策再发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00:57  金融时报

  李倩

  上周末,我国金融主管部门出台多项金融政策积极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力促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消息一出,让翘首以待的市场各方为之一振。

  先是央行于1月9日以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第1号公告的形式,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政策调整有关事项。公告显示,为进一步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对债券交易流通审核政策进行调整,取消了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限制条件。

  对此,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是央行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债券发行门槛,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直接融资市场扫清了一大制度障碍。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博士对本报记者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阴云不散,世界经济趋于下行,这对高度依赖外部经济的中国意味着外需减弱、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可能更为困难,直接影响到就业。因此,按照经济结构调整原则,解决好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就成为急需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曾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发行过一批,央行现在取消了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限制条件,很显然,如此一来,一直徘徊在大型企业间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行现状有望得以改变,符合发债条件的中小企业必将成功进入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宽,中国直接融资步伐有望向前迈进一大步。”

  1月10日,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据了解,这是银监会近日对现行的各项信贷监管规章、政策和指引进行了认真评估和梳理,从十个方面对有关信贷监管规定和要求作出适当调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发展。

  对于银监会发布的上述通知,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是“十剂刺激经济药方”,其中,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鼓励实施贷款重组;支持信贷资产转让,合理配置信贷资产;向非生产性项目发起人或股东发放搭桥贷款;允许有条件的中小银行业适当突破存贷比;支持创新担保融资方式和消费信贷保险保障机制;科学实施贷款责任追究;支持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业务创新发展等等,不仅提法新,而且有的放矢。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新年论坛上说,由于受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加大,中国经济正面临本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姚景源认为,信心和政策都很重要。

  就信心而言,尽管今年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出口面临的压力很大,但根据对宏观经济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姚景源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当前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央行副行长易纲更是在年前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从中国的居民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金融业资产负债表、政府资产负债表这四张资产负债表透露出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未恶化,明年GDP增速将达到8%左右的水平,且CPI也是比较低的。因此,大家要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就政策而言,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各宏观经济主管部门均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措施。刚刚闭幕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此外,要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稳定股市运行,扩大债券发行规模,鼓励股本性投资,创造条件有效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认为,今年的流动性会非常充足,不会成为问题。M2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央行不够,需要企业、银行、居民以及整个社会相配合,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现在,央行发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政策调整和银监会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显然是金融界进一步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又一力举。有关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是在金融政策不断发力下、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合力推动下,2009年中国经济一定能实现"保增长"目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