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寨”报告VS机构报告 你相信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4:22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文艺 魏玉卿

   在“山寨文化”泛滥之际,一批没有专业背景的个人投资者也开始以“山寨研究员”的名称现身“江湖”。单打独斗,不相信所谓的专业,对市场信息随时保持警惕,这些都是他们特有的标签。年关将近,在各大券商发布策略报告之时,这些山寨研究员也忙着发布山寨报告,有策略,有行业,有个股,从格式到内容,都可与券商的报告“媲美”。

   “山寨文化为一些非科班出生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机会。”一位业内人士在肯定山寨报告的同时,也对其可信性提出了担忧:此类情况监管难以到位,不排除有部分人通过“山寨”报告推荐个股牟取私利。

  关键词·山寨研究员

  自白:我们不比专业的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独立调研并撰写报告的个人投资者,这几位所谓的个人研究员所从事的工作都不属于金融相关行业。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不相信专业报告。

   个人投资者李风云将业余时间全部花在了投资研究上。李风云通常会把自己的报告和投资体会放在博客上,内容大多数是其参加完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后获得有关信息的研究,以及对行业的投资体会。李风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写研究报告的初衷是觉得专业研究员写的报告不好。“我刚进市场时经常看券商的专业报告,还买过投资内参,后来自己研究多了感觉就变了,觉得专业报告有滞后性。”李风云说。如今,他只参考专业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和模型,不会考虑研究观点。

   北京的投资者马广存,原本是做IT行业的,2008年8月份,他辞掉了工作,开始全职研究投资。马广存经常在一个名叫“凌通投资”的网站上发布报告。采访中,他多次表示:“我写报告并放在论坛上的一大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来与我交流。”马广存还告诉记者,刚开始进行公司调研的时候,经常作为散户去参加股东大会。

   马广存对专业调研的看法是:“基金去公司调研更像是高层体验基层生活,可能得不到真实的信息。而我们这些小散户往往观察到的东西可能最真实。”说到行业研究,马广存称,很多券商的行业研究员都不是金融科班出身的,他们读的专业通常就是所研究的行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即使没有金融专业背景,个人投资者的研究能力也不一定差。

  质疑:机构判错 你就能判对?

   山寨版报告有模有样,这些投资者又分布在各行各业,似乎对行业研究更有“发言权”。更重要的是,一般投资者对这些报告是 “唾手可得”,免费享受。但是,市场不得不发出疑问:这群突然出现的非官方,非专业,无组织,无纪律的山寨队伍凭什么与专业叫板?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他们的报告又有多大可信度?

   某投资公司总经理刘俊伟称,2007年底,机构对市场的集体错判,如今还记忆犹新,加上大部分专业报告对市场操作没有实际意义,山寨军才突然迅猛发展起来。每个人都想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而网络又提供了这一舞台,至于报告可信度只能由读报告的人自己去判断,仁者见仁而已。

   一位知名券商研究员表示,当今研究员行列对博士、硕士、名牌大学很是看重,各学校都有本系统的传帮带,这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群体。正版与山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科班出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系统化,而且其发布的观点是市场主流,而山寨只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网上免费与人分享。“我认为对于公司的研究,专业的强于山寨的,而且如果说专业研究员观点不准确,谁又能保证山寨报告就一定是紧随市场,判断准确的?”该研究员称,如果真有很强的调研能力,部分山寨军也会被吸纳为正规军,这样的例子也曾有过。

  关键词·山寨研究报告

  水平:五脏俱全 貌似专业

   只要有研究,人人可写研究报告,市场对山寨研究员的理解是:非官方,非专业,无组织,无纪律。从市场反映看,山寨版的研究报告似乎还很受欢迎,究竟是报告内容扎实,还是大家只是在看“热闹”?

   日前,有媒体发布了“山寨报告征集令”,每天推出一篇个人投资者写的研究报告给大众阅读。记者看到,其中被称为首份山寨版行业研究报告就出自一位网友之手,除了没有作者署名和机构名称外,格式上几乎与专业报告没有区别。该报告主要对一段时间内钢材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数据主要来源于一些官方网站,报告中建立了模型,精确计算出钢材的需求量,并得出需求继续减少的结论。

   另外一份关于中兴通讯(000063,收盘价27.11元)的研究报告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出自重庆的投资者董雷成之手,完成时间是2008年10月19日。全文用了14000字来分析中兴通讯这家公司在未来三年内,在金融风暴及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能否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从报告的内容来看,这似乎超出了一个普通个人投资者的研究能力。记者采访了董雷成后,更惊讶地发现,他仅仅是一名入市刚三年的普通投资者,也刚好经历了一轮市场的牛熊转换。不过他原本就是从事电信设备行业工作的,对中兴通讯能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并非偶然。

   “在炒股之前,我对经济研究就非常感兴趣。现在,我一般会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去调查一家公司,主要渠道还是公开资料,实地调研很少,有时候一周就能写出一份报告。”董雷成说。与其他山寨研究员相同的是,董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能力比专业人士差,他说:“我相信基金经理等专业人士的能力,但我始终觉得他们的判断会考虑到公司利益等诸多因素,不像我们这么自由。作为局外人,我们更加清醒。”

   记者了解到,这些能够自己研究写报告的投资者一般会通过网站论坛、QQ群、博客去发表 “研究成果”,大多数人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兴趣,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多地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隐忧:无名无姓 或藏陷阱

  另一方面,记者看到,在一份山寨报告里,作者极力推荐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19.06元),认为该股价格会涨到35元以上,并且从各方面找出上涨的理由,言之凿凿,颇有说服力,但报告的署名却是莫须有的网名。到底该不该相信,太考验投资者了,目标价格如此诱人,但又害怕被忽悠。一旦上当,找说理的地儿都没有。

   某基金公司研究人员安先生对此表示了担忧,他认为,专业研究员一旦发出报告,都要对自己的言论和专业性负责,并且受到监管部门,媒体,甚至是投资大众的监督,每个研究员也都有职业道德规范。个人投资者写研究报告,有的根本没有署作者姓名,而且研究水平参差不齐,读者无法辨别,这样就会存在有人借此推荐个股牟取私利的可能。

   “还有很多人记得2008年初的‘垃圾邮件王案’吧!几位美国人通过大面积发布垃圾邮件推荐个股,操纵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还获利颇丰。在相关机构发现抓捕嫌疑犯之前,很多投资者都上当了,而且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安先生称,一旦有利可图,很多东西都会变味,这可能是山寨研究报告存在的隐忧。

  同步播报

  股评家:有人冒充我评股

  ◆每经记者 魏玉卿

   近日,一些股评家因怕被“山寨化”而扣上“黑嘴”的帽子而发表声明。但是,这究竟是一场自我炒作,还是“贼喊捉贼”的闹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股评家发声明:不要冒名

   昨日,一位名叫武海明的股评家,通过《证券时报》发表了一份严正声明称,2009年度未在任何报刊及网站发表任何署名公司和其名字的文章,任何报刊或网站刊载的署名武海明的文章,均与其无关。

   昨日,记者来到了武海明曾就职的新升咨询办公地——广州市环市东路371~375世贸大厦南塔。在2602室,记者见到一位自称是做财务的工作人员。他对记者表示,武海明已经离开公司了,其他的都不知道,并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冯姓主管的电话。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这位冯姓主管。他表示,武海明已经离开公司一两年了,早就不是公司的员工了,只是在公司挂个名。据他了解,武海明发表此声明是因为有人以他的名义在网上发表推荐股票的文章。此外,冯姓主管答应帮助记者寻找武海明的联系方式。当记者再次致电时,他却表示,“没有武海明的电话,也不清楚声明的事情。”

  3年发表百余篇荐股文章

   记者在同花顺网站看到武海明的介绍:证券分析师、机构操盘手,曾在叶滔国际投资公司担任机构操盘手、广州新升咨询负责研究及战略策划。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2008年以来,新升咨询武海明发表的荐股文章不下60篇。其中,2008年3月发表的一篇荐股文章《金果实业:大股东出击太阳能》称,第一大股东湘投控股拟投资薄膜层太阳能电池项目及该项目已通过专家论证。由于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严重亏损,湘投控股有可能对公司进行二次重组。湘投集团2007年底连续增持公司股份600万股,反映出集团不会放弃金果实业

   但在此文发表的次日,被提到的公司方面对此予以澄清,称湘投控股已经放弃了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项目的计划。“这可能就是典型的‘黑嘴’,大胆炮制一个个乌鸦变凤凰的神话来忽悠股民,祸害市场。”一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记者卢肖红对此文也有贡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