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企业信贷可资借鉴的几种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3:47  金融时报

  程汝鉴

  

  适应保增长保就业的需求,加快发展约占我国经济总量50%、占每年新增就业85%和存量就业75%的中小企业信贷就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面对明年依然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重视和拓展小企业信贷市场势在必行。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都有着清醒的认识,采取了切切实实的举措。如去年12月13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最重要的是保发展的时候,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对符合国家发展结构的产业,应当保,但这些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有的是小企业。”

  刘明康的这一判断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小企业信贷市场?

  笔者以为,在当前新形势下,要顺利推进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发展,就必须注意探索和解决有关的认识和实践问题。

  注意细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但实践证明,中小企业贷款难,实质上是小企业贷款难。我们应当把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区分开来,深入观察,拿出不同的对策来。如在去年信贷紧缩的上半年,广东省中型企业贷款余额6409.2亿元,同比增长29.8%;而小型企业贷款余额3831.91亿元,同比下降4.6%。

  注意解决小企业信贷结构转型问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以出口加工和传统制造业企业居多,在外需已经大幅放缓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生存十分困难,小企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在中央提出大力拉动内需的今天,金融机构应借此时机,加大对服务业中的小企业的支持。在这方面,国内银行业已有成功的先行者。如深圳平安银行将中小企业业务作为继信用卡业务之后的第二个战略支点,并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时,眼光并不局限于行业龙头的中小企业,还将触角伸向广告公司、洗衣店、零售商店、餐厅等服务业中的微小企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实际上,针对小企业缺少抵押、质押、财务报表不规范、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高倒闭率等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做到既能防范信贷风险,又能加快小企业信贷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都已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试举几例:

  建设银行借鉴东南亚经验,开展“信贷工厂”模式操作的小企业经营中心建设,将建成80家。占建行全国小企业贷款三分之一的建行浙江省分行,去年上半年的小企业贷款增幅达16.8%,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99%。

  去年,招商银行针对小企业贷款“快而零散”的特点,成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去年12月4日,获得银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一中心的审贷机制与流程、贷款批准时间、产品设计和员工管理、激励机制都与适应大、中企业的现有银行体制大为不同。据此,招行行长马蔚华认为:“作为中小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是招行业务转型的方向之一。”

  去年确立了“做小、做近”小企业贷款经营策略的浙商银行加快了小企业信贷创新步伐,推出了“桥隧模式”———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四方之间的担保与再担保模式;发行了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成为国内首家也是惟一一家开展这方面试点的金融机构。

  今年,中国银行业将迎来一场从未有过的挑战:宏观经济的下滑将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央行的不断降息,将缩小商业银行的利差,降低经营效益。在此困难之时,重视并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将有助于金融机构有效调整自身的信贷结构,提高经营效益。交通银行已经提出,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比市场的贷款利率高出很多,对全行未来的利润增长有重要贡献,即使在目前情况下,交行也会加快发展该业务。民生银行宣布,到2011年,中小企业金融业务要成为民生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所言,“目前,经济周期的考验已经开始了”。在中国经济开始下行之际,支持小企业将是在当前宏观调控之下,调整自身信贷结构尤其是客户结构的最佳机遇。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目前的大企业、大集团客户融资需求将逐步由上市和债券发行来满足,中小企业将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稳定的客户群体———这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在,这一发展趋势已经为众多的金融机构所认同。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就认为:“小企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竞争发展的战略领域,要在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中保持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招商银行已经作出计划,2009年,将新增贷款的40%以上投向中小企业。

  早在去年8、9月份,众多商业银行就已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投放。据统计,到10月末,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8.4%,占全部工业企业贷款余额的52.8%。

  在寒意袭人的冬末,人们已经开始感受到了2009年小企业信贷的春之气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