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定调2009:全球去杠杆化 中国再杠杆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 08:53  保监会网站

  全球去杠杆化,中国却需要再杠杆化。央行1月6日表示,"可以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场的合理流动性",这就为中国的再杠杆化提供了政策支持。而其"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的目标也需要再杠杆化来实现。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甚至表示,过分关注财政刺激的规模将会忽略掉经济形势中最重要的部分。政府的投资计划是否会持续拉动经济增长,关键取决于经济中其他部门的表现。中国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经济是否会、以及将如何再杠杆化?研究人士也将再杠杆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未来的增长有几个方向,包括启动农村消费、产业升级、继续城市化等,另外一个是再杠杆化。为什么再杠杆化对中国如此重要?A再杠杆化的重要性财政政策的催化剂"纵观目前出台的很多政策,核心的一个要点就是信用杠杆的扩张,这个与其它经济体去杠杆化不同,这不仅仅是降低信用成本,更重要的是放大流动性",针对目前央行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光大证券研究员黄学军表示。杠杆,简而言之就是资本和净资产的比率关系。所谓杠杆化,即提高经济中的债务水平。"杠杆在经济中有着重要意义。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是否足以提振经济增长,除了实际的支出增加外,还取决于这些刺激措施能否催化民间部门提高债务水平、扩大支出",汪涛表示。上世纪90年代,日本连续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政府负债占GDP的比例从50%快速攀升至超过100%,而企业投资和银行贷款并未跟进,因此经济增长仍停滞不前。对比韩国,在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的过程中,贷存比是伴随其再杠杆化过程一同回升的。韩国经济过去几年比多数亚洲国家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再杠杆化。B再杠杆化的条件中国银行贷存比,亚洲最低"中国的幸运之处在于,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经济放缓的国家,中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远远没有达到过高的水平,因而不需要去杠杆化,反而有再杠杆化的基础",汪涛认为。和其他许多经济体不同,过去四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伴随着储蓄增长、及经济中债务水平的下降(即去杠杆化)。过去十年来,中国一直都在去杠杆化,银行的贷存比持续减小,现在已经处于亚洲的最低水平。过去几年,中国在迅猛增长的同时,经济中的杠杆也在降低。信贷占GDP的比例下降,而利润的强劲增长使得企业部门减少了借贷。与此同时,政府也成功地降低了自身负债。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资金流量表数据,我们估计由政府出资的投资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21%降至2007年的13%.总而言之,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大增;企业部门通过更多依靠留存收益和资本市场融资,而非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降低了杠杆比例;政府也削减了债务、弱化了其在为投资提供资金方面的角色。"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来讲,过去几年中国经历的去杠杆化给当前的再杠杆化提供了基础",汪涛确信。C再杠杆化路在何方银行资金放闸%2B居民信用扩张通过采取财政刺激政策、发行更多的国债来为新增的支出融资,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致力于提高经济的杠杆化程度。但政府支出的规模相对较小,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仅略高于20%,而政府投资支出占总投资的比重仅略高于10%.为弥补企业利润下滑所导致的融资下降,提高企业部门的杠杆比率,尤其是增加银行贷款就至关重要。银行信贷规模相当于GDP的110%多,而且占整个投资资金来源的近40%.在全球去杠杆化的趋势下,中国能否提高经济中的杠杆比例?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银行是否会增加放贷?1月6日,央行明确,2009年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2009年新增贷款预计达到4.6万亿,增加放贷成为2009年的主题。央行甚至表示,将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灵活调节资金供求,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场的合理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月度新增贷款数据。"汪涛表示。以往的经验说明,在信贷管制放松时银行往往会增加放贷,从而得以从利息收益中赚得利润。汪涛认为,目前平均不良贷款率较低,并且即便在经济不景气时不良贷款率预计会上升,并不认为这将危及银行的放贷能力。对于未来我们比较乐观,黄学军表示,首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有利于杠杆扩张,尤其是利率的大幅下调,以及担保物范围的扩大等。其次是并购贷款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其认为突破在于:一是把资本市场和银行资金的第二次挂钩;二是并购贷款能极大地释放企业的自有资金,其杠杆作用不可小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并购的资金来源中并购贷款所占的比例不高于50%,但在进行一些并购项目操作上,如一些政府项目上,将极大地释放企业的自有资金,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再次是,不断出台的房地产新政,包括住房商业贷款利率、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降至新低,以及营业税收等的调整,都将极大地扩张居民的信用。最后,对消费信贷新政,以及国家再次出台刺激经济方案的预期,也将极大地扩张所有居民的信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