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继第一轮“4万亿经济振兴方案”出台之后仅仅不到两个月时间,中央政府又推出更加细化的方案,这就是产业振兴方案。与第一轮把重点放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消费的方案不同,第二轮经济振兴方案主要侧重于产业整合与振兴,涉及到的都是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其鲜明特点是几乎囊括了中国80%的制造业。
刚刚进入2009新年,温家宝总理在山东青岛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说,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2008年底出台的扩大内需十条措施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二是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些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成熟一个,执行一个。
目前,这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或登台亮相或呼之欲出,涉及到的行业除了钢铁业、汽车业外,还有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能源和电子信息等。这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力图和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与扩大内需的政策形成组合效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缓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让以制造业在国际领先的中国产业经济充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路先锋。
国际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发端,风起于美国次级贷危机,进而蔓延到整个国际金融界,迅速侵蚀到实体经济。这是一个类似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其根源在于美国以至整个发达国家系统内,近年来愈发崇尚以金融的方式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以此制造繁荣景象。美国汽车销售95%以上靠贷款滚动,而这次次贷危机后,房地产业率先垮塌,紧随其后的就是三大汽车巨头。这个教训告诉世界,虚拟经济、金融服务可以为实体经济添柴加火助其快速发展,但凡事要有度,过度依赖与过度侵入都会使实体经济向相反方向发展,眼下的现实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中国冷静观察着当前国际经济演变的走势,有针对性地、大胆并审慎地推出我们的应变措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他国的教训对我们自己也应该是教训。已经初露端倪的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正是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思维中,所采取的实际步骤。应当说,在国际金融危机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烈火”的几个月蔓延过程中,中国政府和综合经济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胸有成竹的气魄,以科学求实的措施,有效缓解着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不利影响。需要提及的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所积累的巨大物质财富,为我们敢于直面经济衰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中国有了抵御风浪的强壮身躯。
中国实体产业,或者说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亮点,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其重要目标是疏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收入。无论是汽车、钢铁还是轻工、纺织,当前最需要的是金融支持和希望通过增加出口退税、降低或取消出口关税的方式来增加企业收入,减轻企业负担。我们推测,政府的规划可能会与企业的期望不谋而合。
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对促进产业内部兼并与重组、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优秀企业做大做强,对稳定中国经济形势、稳定社会、减少失业并增加就业等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中国经济的振兴,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开路先锋——十大产业的振兴。我们对此给予强烈期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