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潘英丽:把握时机推进中国经济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 03:22  第一财经日报

  肖妍茹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潘英丽昨日在“2009第一财经上海新年论坛”上表示,金融危机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内在需要,也为经济转型提供良机;经济结构问题已存在很长时间,目前较突出问题是制造业过度扩张及对外需过度依赖,应把握好金融危机的时机促进产业升级、开发内部市场,从而推进经济转型。

  潘英丽说,本次金融危机反映出美国金融扩张过度,中国则应进行制造业“瘦身”。回顾前几次危机,如19世纪40年代欧洲农业危机开启工业革命及之后的经济繁荣;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促进二战后发达国家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并走上服务经济发展的道路。

  潘英丽认为,对中国而言,应付金融海啸,要求更多地刺激内需,化解制造业过剩产能,避免经济过快下滑;从经济转型角度看,要求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向以消费拉动;从制造业看,要通过规模收缩实现产业组织重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潘英丽提出实现经济转型的三大突破口:启动消费、重构产业组织并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生产和消费服务业。

  在启动消费方面,潘英丽说,应通过增加就业和工作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以置换老百姓消费需求,注意消费服务业、消费信贷和财产性收入发展。潘英丽表示,增加财产性收入有待资本市场发展,她呼吁融资实现市场化。她还强调政府投资在启动消费上的重要性,政府要花大力气扩大公共产品供给,并着眼于创造持续的就业岗位。

  无序竞争、行政垄断及低端制造业是潘英丽所认为的中国产业组织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她说,竞争性行业要加快推进并购重组,发展出真正能胜任行业领导者和组织者的龙头行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应加强分工协作和战略联盟;制造业应更着重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突破,一方面通过在关键领域进行重大高科技投资有所突破,一方面通过发展风险资本市场促进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潘英丽认为,发展消费和生产服务行业应为中国经济转型核心。这一领域属劳动密集型且低污染、资源低消耗行业,困难在于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市场准入限制太多、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不适合服务业发展,这些方面都有待调整。服务业需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财政、税收补贴,也需要金融业给予更多支持。

  潘英丽还谏言金融创新,称应加快推动市政债券市场发展。

  她指出,地方政府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推进,但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市政债券市场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正常的融资渠道,也能对政府投资行为引入有效约束机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