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百强在北京》:地震经济 寻找回来的世界(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10:36  《500强在北京》

  欢迎您继续收看《五百强在北京》。

  小片6

  这里是汶川县映秀镇,曾经的热闹街市如今只剩下了一片片瓦砾。超市、学校、银行、医院,那些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所,如今全都成为了废墟。

  据权威部门统计,此次汶川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1500亿以上。如此巨大的一笔经济损失,对于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呢?

  采访5

  龚六堂:唐山大地震,和现在我们国家在现在时候的大地震,这两个东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那时候中国经济是很脆弱的经济,那时候无论从国民国家的GDP总量,财政收入来讲,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很小的。这次地震的损害应该是比76年的(大),按照绝对GDP数字来讲,绝对损害应该更大。但是因为这种东西,我们的财政收入,我们政府综合实力,已经达到自己相互资助这种风险的能力了。我们原来76年地震的时候,那时候是的GDP,损失的经济可能占GDP的2%,百分之1点几,现在损失的仅仅占GDP总量的百分之零点几。而且虽然损失的绝对量大,但是相对量还是小的。

  串场6.

  四川是一个猪肉产出大省,地震以后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引起猪肉价格的上涨。我这有一个数字,据官方估计,这次地震中造成的生猪损失在100万头以下,而目前我国的生猪存栏数在4亿头以上。所以大家不需要有这方面的担心。

  另外,从2002年开始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是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为了使经济健康的发展。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的宏观调整政策,其中 提高银行的准备金率就是有效措施的之一。面对地震我国的经济形式会变得更加复杂。地震到底会不会造成我国的经济出现过高的消费品价格的增长?

  采访12

  龚六堂:地震会不会造成我们中国的通货膨胀造成影响,其实我认为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因为主要的重建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政策,而国家的财力,是有足够能力能支付这个东西,国家的财政收入是相当丰厚的。2007年是5.1万亿的中央财政收入,而且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把预算外加过来的话,应该有7.5万亿左右的财政收入, 2008年的财政收入,不可能比2007年少,所以实际上政府如果有7万亿,8万亿的财政收入,每年只要投一个1%,2%进去,基本上就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估计应该很容易解决。

  串场7.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家的越强大,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就会越小。从经济损失来讲,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唐山地震的造成的损失大十几倍,但是他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没有造成根本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大大增强,这让我国有了面对巨大自然灾害强大的经济实力。

  既然我们解决了经济上的问题,但是在怎么能够使灾难中人员的伤亡降到最低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及时的预报地震的发生。6月14日日本岩手县发生了7.2级的大地震,日本的地震预报也只是在地震前10秒发出的。

  既然不能预报,那对抗地震最好的办法就是防御。把施工质量加强,把建筑物的抗震级别提高;加强抗震自救的演练,把抗震自救的演练当作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的最基本生存的技能进行培训,这样才可以在地震面前使伤亡率降到最低。

  小片7

  这是2006年由日本制作完成的科幻巨片《日本沉没》。影片中由于受到地球板块运动的影响,日本将会在一场大地震中全部沉入海底。

  虽然这只是科幻影片中的情节,但地震确实给日本带来过沉重的创伤,那么日本人为了应对地震都做了那些准备呢?

  采访8

  山本恭司:据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6级以上的地震,大约有20%发生在日本。日本的确是一个地震大国,所以学校和企业等单位,平时会经常举行抗灾训练。然后日本政府在地震反拆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快速提供信息。政府已经建立起一个机制,大约在地震发生两分钟以后报出裂度,5分钟左右可以报出震感强烈的地名,震源的位置,地震的规模等等。政府制订了有关法律,对这些地区采取防震对策。以及加强观测并在财政上特别拨款。以东京为例,政府建立的减少目标是十年内将遇难人数减半,减少40%的经济损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制订了具体的政策,内容有在十年时间里,把首都的抗震建筑从现在的75%提高到90%。室内家具的60%必须是固定的。政府对于个人所有的房子,也在抗震功能检测,以及抗震改造补助金制度。

  桑山信雄:在我们总公司里边,每一个员工的桌子上面都会有一个包。这个包里边呢,会有一些防尘的帽子,防尘面具,然后会有小饼干似的这种东西,放在罐子里边,还有包括手套什么的,一旦发生地震的时候,这个包里边的东西都拿出来就可以进行临时的自救。

  串场8.

  在地震面前我们要保住的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人。只有人的生命保住了,在灾后的重建有意义。在灾后重建这方面,我们的邻居日本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在日本虽然工业活动、消费者信心和支出等指数在震后短时间内会出现下滑。但由于有强大的日本经济做后盾,伴随着强劲的重建需求,这些指数又都会得到迅速回升。

  采访9

  山本恭司:1995年1月日本发生过阪神大地区,而该地区是制造业和物流的中心地区之一。观察一下地震后,日本的经济动向就会发现,在地震后的第二个月,一度下降的生产大致已恢复,而且重建投资带来的正面影响推动了GDP增加了2%,这样的情况。

  桑山信雄:当然了地震本身来讲,经济上是会受到严重的损失。但是从长远来讲,由于我们要集中很多资金重新建设灾区,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要新建很多很多项目来进行灾后重新建设,所以产生了新的需求,所以这样来讲,对经济是有促进的作用。

  串场7.

  在大灾之后,GDP的没有降反而升,这并不是日本所特有的。在灾难经济理论中一个理论叫做“破窗理论”。所谓破窗理论就是说,当一块玻璃被打破了,当然这是个灾难 是个损失。但是,为了修这个窗户,就要去买玻璃,就会增加对玻璃的需求,从而带动所有跟玻璃有关行业的发展,从而最终创造出新的GDP刺激经济。换句话说,当灾难没有伤害到经济的根本能力时,它反而倒过来极大的刺激社会的再生产。在日本是这样。那么“破窗理论”是不是也适合于中国汶川地震地区呢?是不是也能加速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呢?

  小片9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占全国GDP的比重略高于4%,但此次损失最严重的地区大部分位于偏远山区。所以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经济的增长动力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采访11

  龚六堂:这个东西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整个四川的经济在中国GDP中份额不大,而这次地震的地方,对于四川的经济,或者对于中国的经济来更小,大概算了一下只有0.6%几,我们地震这次主要破坏的地方,对于工业设施破坏的相对比较少,主要是农村的。对于第一产业这个东西,恢复重建是很容易的

  穆乔石:我认为从经济上来说,这么大的一个事件,反而会对局部经济的发展有比较大的益处,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大的事件以后,政府就会追加很多的投资来重建,投入很多的钱到这个地区,这样会从另一个侧面来给GDP的增长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递进宣传片3

  上一节我们看到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面对灾难,我们充满信心去重建家园。那么灾区重建到底要多长时间呢?未来的家园又应该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龚六堂:可能不需要七年时间,可能要加快。

  武长歧:灾区重建的话,这个概念不是复制,

  欢迎您继续收看《五百强在北京》。

  串场9.

  1923年,日本东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关东大地震。光死亡的人数就超过了10万,东京可算遭受了灭顶之灾。在地震以前,市内的建筑大多都是木质结构,而且街道非常的狭小。在重建过程中,市政府抓住这次机会,拓宽了道路,同时对城市进行了重新的布局。从而形成了今天东京市的框架。

  灾难永远是一件坏事,但是在重建过程中,我们要把灾难看做一个新出发的新起点去建我们的家园,也许这样可以带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小片12

  这里是美丽的丽江古城。可是就在1996年,一次7.0级的地震曾经给当地来了巨大的打击。丽江几乎成为了一片废墟。然而在三年之后,由于采取了积极的重建措施,使得重建丽江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座秀美的丽江古城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采访12

  龚六堂:那个地震是很大的,丽江地震以后,后来丽江通过地震,后来全部进来很好的转型。丽江后来的旅游业,成为丽江很支柱的产业,而且现在形成一个很重要的模式,叫做丽江模式。中国汶川大地震,如果能以这个东西为契机,改变它增长的结构,从而把它的旅游业重新重建或者是繁荣起来,或者是重新规划,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串场11.

  有人说灾区的重建需要5到7年的时间,因为这次损失太大了,需要细细的去清理和规划。事实上中国政府对于重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比如经济政策上的倾斜,对灾区银行准备金率维持不变,从而鼓励去灾区投资;另外地方政府间的点对点的互相帮助形式是在重建中的一个好的模式,得到世界各国一致的好评。我们不禁要问灾区重建真的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吗?是不是可以快点呢?

  采访13

  龚六堂:我觉得可能汶川,绵竹、北川的重建,可能不需要七年时间,可能要加快。

  武长歧:重建的话,灾区重建的话,这个概念不是复制,概念我们不是把北川县照原样做起来。我们是更高层次,让灾区受在的群众,他们重新有一个新的生活。

  武长歧:这为什么需要三年呢?三年不太久了吗。我们需要尽快的消除掉因为灾害造成的一些损失。当然有些道路,现在还有余震,这种地质稳定下来需要一点时间。但是经济上的恢复应该是很快的。

  串场11.

  在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的反应速度之快让全世界都感到震惊。现在我们已经顺利的度过了第一关。另外我们殷实的家底也让我们对灾后的重建充满了信心。事实也告诉我们,这场地震并没有影响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不单仅仅对地震,就是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些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防灾应急体制。要有专人专款专物去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挑战;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专门的金融保险业务来帮助灾区的人们等等。

  多难兴邦,讲的就是说面对极端负面的自然事件时,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的爆发。地震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生存的最终力量体现,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财富。谢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