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必须是伙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09:13  保监会网站

  因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意要与达赖喇嘛会见,中国政府反应强硬,推迟了在本定于12月初举行的中欧峰会。雪上加霜的是,欧盟反倾销委员会12月3日决定对产自中国的钢铁紧固件产品征收高达63%到87%不等的反倾销进口关税。中欧关系跌入低谷。

  “整体上,欧盟和中国都希望能保持双边的友好关系。但是,从中国的角度讲,法国总统萨科齐同意会见达赖喇嘛的举动伤害了中国的感情。中国为了表达这一失望,因此拒绝参加中欧峰会。”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政治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骆思典(Stanley Rosen)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分析道。在他看来,中国此次表现强硬的另一层含义是,“全球金融危机让欧美遭受重创,但是中国却站在一个较好的位置上。欧美需要中国的帮助,中国则把握更多的主动权。”

  在中欧关系遇上波折时,新一轮中美经贸战略对话12月4日在北京举行。与以往对话上美方力压人民币升值、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等“压力”呼吁不同,此次会场上吹起了和煦的风。美国人说话的嗓门没有那么大了,双方平稳的经贸关系与中欧之间的矛盾反差颇大。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意识到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影响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两国是否能在新的角色中和平共处呢?

  “中国对它的全球经济实力的有很清楚的认知,也很明白自己的责任。问题是,中国对自己的国际角色还犹疑重重,”英国伦敦著名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中国问题专家克利·布朗博士(Kerry Brown)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评论说。

  身处华盛顿,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盖瑞·豪夫鲍尔(Gary Hufbauer)则相信:“从我已经看到的,中国在尊重世界金融秩序方面做得还是非常负责任的。因为一个稳定的世界经济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只要度过了这场金融危机,我相信双边关系是和平的。”

  欧盟在中国的天秤上太轻了?

  在人权问题上颇为固执的法国总统萨科齐12月6日在波兰出席波兰前总统瓦文萨(Lech Walesa)获诺贝尔和平奖25周年纪念仪式期间,按预先安排会见了达赖喇嘛,触碰了中国敏感的神经。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立即召见了法国驻华大使苏和(Herve Ladsous),并就此事“提出严正交涉”,同时,延续了10年的中欧峰会被无限期推迟。

  “很不幸,中国决定退出中欧峰会。其实,欧盟27个成员国并不是每一个都认同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做法。”布朗博士遗憾地说,“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许当法国换了总统,事情就会好办一点。”

  中欧贸易在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迅速发展,在2000~2005年成倍增长。今天,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中国则是欧洲对打的进口国。2007年,欧盟产品对华出口额高达716亿欧元,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额达到2308亿欧元。同一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相当于中国全球出口总额的23%。

  正因如此,萨科齐的“任性”连累欧盟损失巨大。看似偶然的事件在布朗眼中却隐含了中欧之间深层的相互认知问题。

  “这样的举动说明,中国并没有认真将欧盟视做国际政治中的一级。”布朗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这也是欧盟的失误。它没有把一个地区实体的形象对外界真正树立起来。因此,对中国政府而言,这似乎是个复杂的组织,即使中国人最近已经更加努力地去理解欧盟究竟是什么。如果这次事件发生在美国身上,中国很可能不会就这样离开峰会。”

  骆思典也认为,在中国的天秤上,美国的国际地位的确比欧洲重。中美关系近期非常亲密,二者甚至在军事领域也进行了很多交流和合作。相对地,欧盟虽然也是全球重要的一级,但是比不上美国,因此在与中国交往时往往没有美国那么硬气。

  然而,受访的专家并不认为欧洲与中国的贸易、政治摩擦会长期破坏二者的关系。布朗说:底线是,中国不可能忽视欧盟,欧盟也不可能忽视中国。在2009年,特别是全球遇上共同的经济问题时,中欧双边必须携手为彼此找出一条出路。

  骆思典则指出,欧洲国家之所以最近举起反倾销的“大棒”,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是要表达自己的声音,让中国知道他们有自己的经济、政治考虑,表明自己的态度。“当然,他们最终会顾全中欧友好的大局,重申中国在双边贸易和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对华建立长期的友好”。

  欧盟对中国产螺钉和螺栓施以惩罚性关税法案是有史以来针对中国的最大反倾销案表决之一,据说将影响到中国80万人的饭碗。身为贸易专家,豪夫鲍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了他的担忧:“就像美国人一样,欧盟的领导人也越来越不满中欧之间的贸易逆差。我想,2009年情况会更加糟糕。我曾建议并希望11月15日召开的G20能发表声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是,这要求中、欧、美三方的领导有更强的权威和能力。如果2009年4月的G20峰会没有达成这样的协议,国际贸易的前景将是灰暗的。”

  为求援,美国对华放软身段

  当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2月5日在北京落幕时,中美代表均盛赞这一机制的生机和活力,而没有提到多少人民币汇率要继续升值,中美贸易逆差过大等问题。气氛之所以如此和谐,是因为美国财长鲍而森有自己的“小算盘”,按骆思典的话说,这是有政治原因的

  “SED是美国财政鲍而森力主张发起的。在两年的对话中,鲍尔森并没有实现美国政客们对他的期望,减少中美贸易逆差,迫人民币大幅升值,更广泛地打开中国市场。因此,华盛顿对他及SED微辞颇多。因此,在他卸任之前,鲍而森借最后一次SED之机希望表达的意见是:虽然这个对话机制让美国得到的实惠有限,却建立了中美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SED本身是有价值的,他希望未来的奥巴马政府能延续这一机制,”骆思典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解释说,“一句话:SED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它的积极意义是可以感知到的。

  既然目的不同,美方此次对中国的口径也较为缓和。因此,我们看到了不太协调的景象:中欧关系遭遇坎坷,但中美关系却发展稳健。

  “我想,奥巴马上台后,会延续SED的对话机制。毕竟,经常与中国官员见见面总比不见面要好,”骆思典说。

  在鲍尔森即将下台时,对华放低姿态是个明智的选择。同时,从美国媒体对此次对话的报道看,中国刚刚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既然美国需要中国在金融危机是伸出援手,底气自然更不足。

  骆思典回顾说,“想当初,日本汽车业独领风骚时,布什总统一上任,就跑去日本谈两国汽车零配件的问题。奥巴马上任后,很可能会对中国更加客气。”

  然而,美国民主党身后向来有美国工会组织的巨大身影,普遍的观点认为,一位民主党总统的掌权很可能导致美国在贸易、人权等问题上进一步为难中国。但今时不比往日。骆思典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语境下,奥巴马不会这样做。他从来都是为比较温和的政客。

  豪夫鲍尔认同这一看法,但同时指出,2009年,所有的事情都取决于奥巴马政府政策立场。

  “我们能期待新上任的美国贸易代表--很可能是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泽维尔·贝科拉(Xavier Becerra)能作出强有力的声明,但是核心点取决于行动。”豪夫鲍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美国是否会向WTO申诉中国?美国财政部是否会给中国贴上‘货币操纵者’的标签?美国是否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加新的限制,现有的配额即将于2009年1月1日到期。奥巴马政府会不会支持‘鲍克斯/格莱斯利’法案(Baucus/Grassley--有关于反中国汇率操纵的法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我不希望这样,中美贸易关系将步入冰霜期。”

  中美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携手

  金融危机让国际汇率市场变得异常敏感。在欧美国家为救经济纷纷降息的时候,人民币在12月初的一周中连续几个交易日跌停,贬值幅度接近1%。截至12月8日,人民币中间价继续回落27个基点,贬值趋势仍在继续。

  自从两年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以来,这是首次大幅贬值。一些美国人开始怀疑中国插手操纵,但中方则否认了这一点,并表示,她并没有改变货币政策。对此,受访的专家们有不同的理解。

  骆思典认为,这一轮贬值更像是国际市场的波动。最近,一向比较坚挺的欧元也相对美国贬值了。另外,中国持续购买美国外债,自然会造成美元价值升高。豪夫鲍尔则觉得,人民币贬值是中国政府在进行试探。但他并不认为,中国会任由人民币大幅对美元贬值而不管,因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仍是负责任的国家。

  金融危机既是灾难,也是机遇。中国的经济肌力就在这个机遇中不断伸展着。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全球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商立刻感到了切肤之痛。而中国公布了4万亿人民币的救市方案后,各国则拍手称庆,希冀能从中国的经济强心针中得到发展的动能。同样,这一轮的人民币贬值似乎违背了美国的意愿,仿佛更张显了中国经济的独立性。

  然而,按经济学家们的推测,中国经济的规模尚不足以独力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中国的人均收入仅排名世界第100位,以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经济只占全球经济的6%。即使是按购买力平价指标衡量,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只有10%左右。欧美、日本仍是支撑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虽然中国的地位提高了,但仍无法完全却代美国的经济分量。因此,未来的世界经济仍需中美携手合作。

  “金融危机让G8首脑俱乐部扩张成G20。美国的经济衰退可能要延续到2010年12月,中国的制造业也受到打击,何时能恢复元气尚难预料,”骆思典分析说,如此语境下,中美中美之间的伙伴关系对挽救危机十分重要。虽然中国的崛起是重要的,但是仍有需要美国的地方。

  李焰,《华盛顿观察》2008年第47期,12/10/2008?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