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伟:经济结构调整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01:41  金融时报

  柳立

  本期做客嘉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伟

  “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大背景下,中国作为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很深的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也会受到冲击。”新年伊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做客《首席观点》,就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及今年发展进行了展望并畅谈了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2009年,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仍然可能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拖累,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将显现成效,经济增长率回落的现象会得到有效的抑制,实现9%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可能的。

  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记者:回顾2008年,我们必定谈到从去年7月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愈演愈烈,并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呼声高涨。您是怎样看待这场金融危机的,它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刘伟:从2007年7月份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开始出现问题,最终于2008年夏天演变为一场罕见的金融风暴。这是自美国1929年金融市场崩溃后所发生的最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美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就是建立在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所形成对房地产和其他产业拉动的基础上的,一旦金融市场出现危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必将受到伤害。对美国而言,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重建经济秩序摆脱困境。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对全球经济增长拉动和贡献最大的国家。当这一占世界经济总量四分之一的经济体发生激烈动荡时,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纵横交错的经济联系,各国的经济必然也会受到冲击。受到直接冲击最大的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作为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很深的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也会受到冲击。这一冲击恰好又发生在中国经济增长周期进入调整的阶段,这就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以CPI反映的通货膨胀率开始加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率开始发生回落。到2008年夏天,由于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通货膨胀得以缓解,但经济增长的回落仍在继续。出口、投资、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都在回落。实体经济中产能过剩的矛盾也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不仅小企业亏损,大企业也出现了亏损,形势十分严峻。这种变化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和预期,股市的持续下跌就表明了这一点。

  保持经济增长,需要解决两大问题

  记者: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刘伟: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30个年份。在以往的岁月里,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发展,把一个贫穷的、低收入水平的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初步得到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国家。但是无论从人均收入水平上看还是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看,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仍然保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通过持续的工业化进程实现我国的现代化,这是我们的经济发展目标,并且我们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无论从经济体制、市场规模、资金技术、国际环境还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来看,我国目前都保持着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条件,关键在于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有效地制订和实施各种有力措施,使这些条件充分合理地发展作用,克服各种短期冲击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目前最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克服中国经济本身的周期性高速所带来的增长率下滑;二是缓解国际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改善发展失衡来扩大需求,保持经济增长

  记者: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正处于迅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在这过程中,经济发展会有什么不同?

  刘伟: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都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速经济增长。而在高速经济增长中,各个方面(如地区、部门、人群等)的发展通常是不均衡的,由此而产出的各种矛盾也比常规条件下多,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矛盾,尤其是要通过改善经济活动中的发展失衡来扩大需求,才有可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

  从工业化进程上看,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虽然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间存在着差距,但从整体上看,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经大大推动了自身的工业化进程,不仅满足了广大国内市场强劲增长的需求,而且开始成为国际上新的制造业中心。从产业结构高度上看,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基本上解决农业问题后,由轻纺工业到电子工业再到重化工业,产业群落不断延伸带动了房地产业、交通运输通信及金融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已经到达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加速工业化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短期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经济增长出现波动,但由于这一阶段体制创新、技术进步、市场发展、社会需求等方面特定的优越条件,中长期的高速增长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使得中国能够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市场体系来实现自我循环,在外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保持较快的发展。从供需平衡看,中国目前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重要矛盾是一般产品的产能相对过剩或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尤其是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的增加不能被社会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充分消化。所以,近年来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时,尽管资本品、农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的上涨,但一般消费品的价格仍然是平稳甚至是下降的,这说明扩大内需和改善人民生活,本身就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通过有效措施实现供需平衡,我国经济增长的潜能就能充分实现。

  从城市化进程上看,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一方面拉动了城市本身的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另外也通过国家财政收入的转移支出、农民工务工收入反哺了农村,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这说明城市化进程为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是深圳等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90年代初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全国的发展;那么,到了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一些点、一些片发展到整个面。以标准差反映的各个地区增长率之间的差异,已经大大缩小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改善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但城乡差异仍然需要改善,这将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新的空间。

  从全球化进程上看,近些年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得相当快,对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影响,而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在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有可能减少的情况下仍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确实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对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现阶段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建立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的而不仅仅是受益于世界的经济繁荣,那些高估国际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悲观论调,是缺乏现实依据的。首先,中国目前在国际收支中,仅仅是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自由兑换,对资金和金融项目下的交易仍然是管制的,因此在具体的金融产品上,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对我们造成的直接冲击是有限的;其次,中国外向型经济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中国商品的性能价格比能够更好地满足各国的市场需求,因而替代了别的国家的产品占有了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不是各国经济增长导致的需求扩大而使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相应增加。由于中国商品满足的更多的是中低端消费者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各国经济衰退所导致的居民家庭购买力的降低反而更加有可能增加对这些商品的需求;第三,从实际数据看,我国2008年的进出口增速虽然略有减缓,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增长势头虽然不如往年,但仍然非常强劲。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虽然都出现了一定的经济衰退,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还保持着稳定。从发展上看,我国的对外贸易会受到国际环境的一定影响,但保持适度的10%以上的年均增长仍然是有可能的。沿海地区一些加工出口企业目前生产遇到的困难,有些是和世界经济衰退相联系的,如出口订单现在有所减少,但也有一些是出于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原因,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也要升级,不能总是依赖纺织品这样的初级产品开拓市场,需要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