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苏省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应对各种经济挑战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19:48  中国政府网

  创新型企业 逆流中方显英雄本色

  --江苏增强创新能力应对挑战的启示之一

      新华社南京12月30日电(记者 徐机玲 蔡玉高)在日益加剧的经济寒流中,江苏一批科技型企业以较强的自主创新实力,抗击风险、抢抓机遇,赢得新发展。他们的实践表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引导企业增强信心、走出困境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

      优胜劣汰 自主创新显威力

      “这一轮经济危机犹如大浪淘沙,最先倒下的是一些高污染、高能耗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项目,而拥有自主品牌和创新实力的企业,则显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向记者介绍,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在今年的经济变局中显得尤为突出。

      今年1-10月,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销售总额。公司董事长沈国荣表示,南瑞在国内外多重压力下仍实现较快增长,得益于企业以首创“工频变化量原理”为核心开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继电保护技术,其核心产品“南瑞NARI”居中国名牌产品电力自动化监控设备首位,站在世界同类产品最前沿。

      “我们以自主开发的高新技术和优质产品与西门子、ABB、GE等跨国巨头叫板,打破外国公司的长期垄断,牢牢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也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沈国荣说,南瑞在面临高成本压力和国内外市场萎缩的不利局势中,坚持以技术创新减本增效,持续开发的继电保护高端产品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5%,现正顺利地向非洲、东南亚市场扩张。“我们对企业发展前景和中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走向世界充满信心。”

      在江苏,南瑞继保电气公司并非个案。销量居全球第一的好孩子集团,依靠专利技术和自主品牌优势,1-10月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6%,其中70%产品出口。以多元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的金城集团,在国内许多摩托车代工企业不堪美元贬值压力纷纷倒闭歇业之际,以其自主品牌占出口产品97%的优势,掌握调价主动权,实现了出口产品增长42%的佳绩。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其中高新技术产值增长28.5%,支撑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是积蓄多年创新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有备而上 逆势中抢抓机遇

      今年9月底,凭借自主开发的高端轨道车辆自动门系统的技术优势,南京康尼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轨道车辆制造商之一的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此项合作使康尼获得阿尔斯通轨道车辆门世界市场的一半份额。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超前谋划、蓄势待发,使我们在这一轮危机中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康尼公司总经理刘文平说,康尼原是南京工程学院的校办企业,正是看准轨道交通市场前景,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近年成功开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MVB,成为继西门子之后,全球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企业。康尼轨道门现已占国内干线铁路市场40%,城轨市场50%以上。

      与康尼公司一样有备而上,危中寻机的企业,是经济严冬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南京高速齿轮制造公司,记者看到一片繁忙景象。“我们现在有做不完的订单,从年初一直忙到现在,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副总经理汪正兵说,企业生产的风力发电设备齿轮箱,以往国内主要依靠进口。南京高齿从1998年开始研制,“十年磨一剑”,去年投产后就占了国内市场的70%。今年起批量出口,销售额可达20亿元,比去年增长近3倍。“历经10年技术储备,调整产品结构,创立自主品牌,我们终于抓住了新能源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应对挑战 加快创新是关键

      今年8月以来,受多重压力影响,全国钢材市场的销量、价格急剧下跌,一些钢铁企业被迫限产、停产。同样陷于困境的江阴兴澄钢铁有限公司,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连续开发、投产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连铸合金钢圆坯、帘线钢、以轧代锻大棒材、高效益抗硫化氢钢、大规格轴承钢等五大类新产品。其中,由兴澄在业内首创、用于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设备的连铸合金钢圆坯投放市场后,订单纷至沓来。

      “坚持开发高效新品,使我们在全行业出现亏损的10月份,仍实现销量21万吨、利润5000万元,成为全国特钢行业当月唯一盈利企业。”兴澄公司总经理张文基在报告这一业绩时表示,坚持自主创新一定能闯过难关,将兴澄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

      “把困难放在头顶就是灭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就是垫脚石。”记者在采访中,许多企业家表示,当前应对经济风险、战胜困难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坚持创新谋发展。他们与江阴兴澄公司一样,将压力变为动力,在逆境中增强了自我调整、自主创新的紧迫感。

      10月中旬,江苏恒力集团年产20万吨差别化涤纶工业长丝项目奠基。这一投资20亿元的重点工程,全套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专业生产具有超高强、低收缩、强耐磨的工业化纤产品,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丝生产基地。

      恒力集团总裁陈建华说,纺织业是国内最早“入冬”的行业,近一个时期,业内近40%的下游织造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企业风险高度积聚,但这并没有动摇我们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信心。集团本部集中精力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的高端差别化产品价格是常格产品的4-5倍。今年前三季度,集团出口额增长了51%。

  新兴产业 危机中迸发勃勃生机

  --江苏增强创新能力应对挑战的启示之二

      新华社南京12月30日电(记者徐机玲 蔡玉高)与一些步履艰难的传统产业相比,江苏一批新崛起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显示出强劲增势和勃勃生机。这些以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为特征、以全球化视野谋发展的朝阳产业,正在加快经济转型中形成先发优势。

      “五谷”丰登 生机无限

      记者近日在江苏沿江地区采访,一路上看到已具规模效应的无锡“硅谷”、南通“船谷”、泰州“药谷”和正在加紧建设的南京“无线谷”、苏南“生物谷”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生产热气腾腾、研发成果迭出,充满发展活力。

      无锡“硅谷”,汇聚了海力士半导体、尚德太阳能、华润微电子等130多家科技企业。今年前3季度实现硅产业产值419.09亿元,同比增长62.9%。其中,光伏产业产值222.84亿元,约占全国50%;集成电路产业产值196.25亿元,约占全国10%。无锡科技局高亚光副局长说,面临同样的经济大环境,硅产业以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优势消化多种不利因素,成为引领全市的经济增长极,显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濒江临海的南通市近5年船舶业迅猛发展,至去年已出口万吨以上各类船舶400余艘,实现船舶工业年产值300亿元、年造船完工总量274万载重吨,约占江苏省的66%、全国的15%。南通市副市长吴晓春说,针对近一个时期全球航运指数下降对船舶业的影响,全市正在加速造船模式转换和新技术应用开发,重点开拓市场潜力大的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配套产业。“我们要在船舶业大整合中抓住新机遇,将南通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船谷’”。

      记者在位于南通如皋的江苏熔盛重工厂区看到,这家国内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四个船坞在满负荷运转。公司总裁助理周国胜说,基于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实力,熔盛重工今年与船东一次性签单12条船、480万吨载重量。至今手持的80亿美元订单无一退货。他表示,当前应对风险的上策是提高自主设计能力,调整产品结构。目前,企业研发海洋工程船的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

      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逆势而上的泰州“中国医药城”,已有国内外40多家科研机构、100多家企业入驻,落地申报新医药研发成果100多项,其中国际原创药6个、国家一类新药31个,一半以上药品成果获得国家临床批件。借鉴当今最高水平的日本横须贺“无线谷”模式,于今年9月底在南京启动的“中国无线谷”,将形成以东南大学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国内最高端的通信研发、产业集群。

      高点起步、高位竞争、高端发力

      在今年剧烈动荡的经济局势中,江苏一批高耗低能的传统产业大幅下滑,而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则增势强劲。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等四大新兴产业增幅均在30%左右,成为全省工业的新增长点。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介绍,抓住开发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难得机遇,江苏一批掌握世界光伏前沿技术的领军人才,高起点创办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很快在这一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和带动效应。全省现已有光伏企业160余家,去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68%、全球19.1%。今年,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实现稳定增长。在新近成立的江苏光伏产业协会上,企业家们商议在当前硅原料价格急剧下跌之际,千方百计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扩大应用领域,力争在应对危机中实现新的发展。

      在江苏,光伏产业不是一枝独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风电、纳米、软件及服务外包、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高成长性、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脱颖而出,在经济危机中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江苏各地围绕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新一轮技术、人才和产业集聚。

      南京江宁开发区风电产业园已有金风科技、南京汽轮电机、南京高精齿轮等龙头企业加盟,20多家相关企业落户,形成包括风电传动系统、发电机、控制系统及风电叶片四大关键部件的产业链,明年产值可达100多亿元。

      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化基地吸引了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微生物科技、苏大维格等30多家研发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发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纳米技术产业群。

      朝阳产业 挺起经济转型的脊梁

      江苏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优化了经济结构,促进了产业升级,成为各地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率先突破经济重围的生力军。

      “扬州原有的传统产业基础较薄弱,做服装或玩具等旅游产品的企业较多,产业技术层次低、竞争力不强。这几年大力培育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三新’产业,现已在LED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碳纤维三大产品开发上形成规模优势和特色。”扬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周军向记者谈起全市产业结构的变化颇为自豪。

      他说,科技创新挺起了扬州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脊梁。以开发LED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例,LED新光源的节能率达80%以上。扬州的路灯产业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如果都做LED灯,市场极为可观。目前,扬州经济开发区LED光电产业园已有30多家科技企业,全市配套企业有300多家,产业规模已做到60多亿元,成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加强投入、扩大规模、加快产业集聚,是江苏许多城市将新兴产业打造成具有强大带动效应、支撑长远发展战略性产业的重要举措。

      南京力推软件业实现“千亿元产业”规模,今年出台的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等多项政策措施,从财政投入、人才引进、融资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扶持这一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增强了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持续创新的实力。1-10月,全市实现软件销售额38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有8家企业进入中国软件百强行列。

  创新机制 政产学研合力共克时艰

  --江苏增强创新能力应对挑战的启示之三

      新华社南京12月30日电(记者 徐机玲 蔡玉高)记者在江苏采访,既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巨大压力,更感受到各地积极应对挑战、化危为机的强大发展动力。而推进这一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在各级政府引导下,以机制创新形成合力共克时艰的产学研大军。

      “冬天里的一把火” 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骤然而至的经济严冬里,江苏产学研合作空前活跃。近两三个月,从省里到各市县举行了数十场产学研对接的经贸技术洽谈活动。各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纷纷带队到全国乃至国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引智引才,寻求解困良策。深入企业的创新活动,更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越烧越旺。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说,克服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最根本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此,省委、省政府今年出台多项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快了产学研合作步伐,有力推动了全省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

      记者采访了解到,江苏深化产学研合作的着力点,是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现已在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其一,依托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科研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行业技术进步。近两年,江苏兴建了光伏、纳米、清洁能源、软件、新药、船舶、钢铁、汽车等十大企业研究院。设在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江苏省新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周斌说,以往企业主要开发生产工艺技术,成立研究院与高端人才合作,使企业介入新药创制的早期研发,直至产业化的全过程,避免了后期成果转化的诸多风险。他称这种“将科学家与工程师”结为一体的模式,“让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应用的主体”。目前,这家研究院研发的10多个新药项目,已有部分进入临床验证。

      其二,科研“国家队”全方位、多渠道渗入地方经济,重大成果推广、新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出现新突破。江苏相继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大、清华、国防科工委签署科技创新全面合作协议,近两年已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24项、总投资134亿元。其中,仅中科院系统就有80%的院所在江苏有合作项目。如今,中科院“龙芯CPU”花开常熟、北大“众志芯片”落户常州、清华“OLED”移师昆山,成为江苏产学研合作的标志性亮点。今年,又有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等一批市场竞争性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规模产能。

      其三,地方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兴办研究机构,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扬州光电研究院、无锡环境技术研究院、南通材料工程研究院均为地方支柱产业的研发基地。苏州市与中科院合资创建科研机构,推动了纳米、生物医学新兴产业崛起。

      以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

      记者调查发现,江苏从“星期日工程师”起步,原先只是零星、分散、无序的产学研合作,经多年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正是这种机制产生的合力和优势,促使江苏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容应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

      “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就是实现科技生产力的过程,也是经济转型的过程。”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政府在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中的重要任务,是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无锡从2005年起由政府牵头组织清华、北大等8所高校与中科院组成“8+1”产学研合作框架,3年来实施了1500多项科技合作项目,总投入超过120亿元。“产学研合作培育的新兴产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顶住压力实现了持续增长,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从北京到昆山创办清华科技园的刘万枫总经理表示,“机制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他说,有一个好的机制,出创新成果是必然的。今年,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条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生产线在昆山建成投产。“这个国家863重大项目的产业化,得到江苏3000多万元资金支持和地方政府全程优质服务,可以说,是政产学研的全力推进,促成了这个优势产业的诞生。”

      “加强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决利益机制问题。”江苏苏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均强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产业化项目实行股份制运行,将产学研各方的利益和风险捆绑在一起,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产学研合作迈向高端化、国际化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说,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全球科技、人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配置,这为中国承接国际技术转移、加快实现国际产学研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带来了新机遇。江苏乘势而发率先在全国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洽谈,增强了引智优化产业结构的实力。美国USM、德国EMSTEC公司、英国牛津大学等一批有较强技术、经济实力的企业和高校,与江苏签约的国际合作项目已开始启动。

      危中寻机,推动江苏产学研合作进一步迈向高端化、国际化。一些先行者,已在国际技术转移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江苏沙钢集团投资8亿元兴建的沙钢研究院,面向全球招聘的60多名人才,大多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其中有7名外籍专家,39名博士、硕士。世界著名钢铁专家江见俊彦受聘担任沙钢研究院院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所现代化的企业研究院,将以国际化视野集成一流技术,尽快在优化炼钢生产工艺、研发优良钢种上出成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以建设国际医药成果转移中心为定位的泰州“中国医药城”,在落地的100多个项目中,有一半是国际合作项目。入“城”的40多家研发机构,有16家是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美国加州大学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著名QB3研究院,组织了研发、实验、中试和产业化团队整体进驻,现已有两个先导化合物在转化成产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