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就业既要顾眼前更要抓长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9:14  财政部网站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金融危机的破坏力正日益影响到普通中国人的“饭碗”,就业形势变得严峻。为此,国家和地方对保就业都有一些具体要求并推出了针对性对策。如,国资委就要求央企“尽力不裁员,做到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成都市向困难人群发放消费券,又决定出资7500万元发放就业培训券,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许多地方还对企业集中裁员设立了备案或批准制度等等。

  这些政策的着力点有两个:一是针对劳动者,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增强创业或就业能力,提升个体“御寒”能力;二是针对企业,通过不裁员获补贴或一定规模裁员要报告这样的措施,维护就业市场的相对稳定。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举措,确保这些措施全面落实,对稳定就业大局十分必要。

  但还应该看到的是,企业不裁员,只是就现有职工而言,对如何吸纳增量劳动力并无太大帮助。现在的问题不光是农民工回乡和城镇失业人员增加,甚至大型央企也面临裁员压力,每年更有数百万大学生要走向市场、几千万农村劳动力要流出农村。如何立足长远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十分重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足以保就业的。很大程度上,我国这些年的超高速增长是因为以重化工为主的制造业超常规扩张带来的,虽然资本密集型的大项目大企业与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容易拉动 GDP,但其吸纳的劳动力却十分有限。我国制造业现在占GDP的一半左右,带来的就业却只占劳动人口的25%。一旦投资下滑,增长速度掉下来,就业的压力即会凸显。所以,虽然当下人们对巨额投资充满憧憬,但在进行产业布局和投资拉动时,若仍是偏好资本密集型大项目大企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非常明显。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加速,吸纳就业能力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解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来拉动,无论是围绕制造业而展开的生产型服务业,还是围绕城市人口需求的生活型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虽然,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不像重化工业那么耀眼,但却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一般2%—3%的GDP增长就能保证充分就业,而我们往往要在经济高速增长中才守得住就业底线,原因就在于服务业这条腿太短。

  我国经济要想尽早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威胁,实现增长和就业的良性循环,就必须着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解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样做,需要真正从理念上摆脱唯 GDP论,更需要主动对阻止资源、 资金、 技术和劳动力向服务业流动的种种制度性障碍开刀,广开创业和就业门路,让更多有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活力焕发出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