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中国经济要力求逆势而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8:19  东方网-文汇报

  美国次贷危机这只“蝴蝶”煽动的金融海啸将全球多数经济体拖入衰退的泥潭,而中国国内本身又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多番挑战,内外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的高速增长势头开始放缓,2008年被形容为“最困难的一年”并不为过。

  “化危为机,逆势而上”,这是众多经济学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从客观上来说,正是危机带来了加快改革的“倒逼机制”,如果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上做足、做好文章,这种信心完全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数据呈现放缓势头

  今年开始,中国经济这个多年保持高速前行的“火车头”开始放慢了脚步,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少见的下滑态势。

  近期推出的三个经济数据反映了这种趋势:一是,2008年前三季度GDP增长9.9%,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GDP增长9.0%,已连续五个季度回落。与此同时,CPI和PPI双回落显示出通货紧缩的趋势有所抬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均比上月回落较大,尤其是PPI增速回落的幅度远超预期,创下31个月新低。第三,2007年第二季度之后,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滑,2008年11月当月增速仅为5.4%,增速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低。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特别是最近两个月,进出口、工业生产等受到较大冲击。11月份的出口额约为1150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较上年同期下降。进口更是同比下滑17.9%至749亿美元。

  经济专家普遍表示,外部冲击和内部调整是中国经济此轮调整的两大因素。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金融危机造成了外需缩减,直接冲击中国大大小小的外贸企业。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仅是一方面,这一轮经济周期性回调也有内在的原因,此前中国经济已连续6年保持高增长,经济周期的波动使它进入了回调期,结构转型的压力愈发明显。

  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会议要求,“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

  灵活调整,“重拳”出击

  从年初的“双防”到下半年的“一保一控”,再到将目标进一步调整为“保增长”,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冰火两重天”的变化,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内在调整的压力,国内的经济政策也经历了几次调整。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认为,货币政策本身就是一项短期的政策,应当根据当期的货币供求关系做出及时调整。他认为,今年经济外部因素的变化远远超出预料,前高后低、由升转降。对此,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积极灵活的调整,反应非常快,为防止通货紧缩打下了提前量,整体上看是及时的。

  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已走上前台,在保增长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央提出,“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除金融领域外,财税改革也已启动,增值税转型将在全国推行,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将加快速度,电信、铁路等领域打破垄断也是大势所趋。

[page title= subtitle=]

  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决定扩大投资以弥补外需下滑,此外,出口和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重点鼓励。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宣布从12月1日起启动第二批“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并从明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广“家电下乡”。农民购买规定品种和价位的电器,将享受13%的财政补贴。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建平表示,此番扩大内需的新政“出手快、出拳重”。不但通过增值税转型配置资源,同时加大了审计,避免政府投资效率较低的老问题。“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动力和市场空间,为缓解当前的困难,为经济发展长远计,启动国内消费必须实实在在”。因此,政府拉动经济不仅注重投资,还关注扩大消费,除了建设铁路公路城乡道路之外,民生工程更多,例如教育医疗、城市轨道交通、农村公路等。

  中国有望率先“上岸”

  尽管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很大,但多数经济学家依然十分乐观地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国内经济的基本面依然良好,有望率先走出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认为,今年四季度,明年一二季度,经济增长仍可能继续放缓,直到明年下半年才会逐渐恢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同明年的经济将形成前低后高的趋势。“许多企业正在消化库存,这需要一段时间,之后企业才能重新投入生产。加上政策作用,明年经济增长将逐渐提速。”他指出,到明年二、三季度,在全球经济不再发生大的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将有所扭转。

  应当看到的是,近期经济增长遭遇的一系列困难,意味着过去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走到了尽头。中国可以利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发展机遇,力求找到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增长模式。

  许多经济学家表示,要“逆势而上”,中国的经济结构必须由过去过度依赖外需调整为以内需为主,这一方面需要尽快提高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减少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借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本报记者唐玮婕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