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怎样办“真正的银行”(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1:0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韩瑞芸 北京报道

  我们股改后实施的首个三年发展战略规划(2006-2008年)的核心是推进经营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经过近十年的资产、负债、渠道等结构的调整优化,工行的经营模式逐渐从传统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向质量效益为主的集约经营转变,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传统存贷款业务收益向多元化、综合化收益转变。

  从数据上看,25年来,工行累计实现利润达4397亿元,共上交国家税收3400多亿元。按国际会计准则标准,自2003年以来,全行税后利润连续六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7%。2006年、2007年分别净利润498亿元和820亿元,成长为亚洲最赚钱银行,2008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930亿元,跃升为全球最赢利银行。

  更可喜的是,我们近些年的赢利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非存贷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末的42%提高到今年三季度末的56%,其中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由6.4%上升到15%,赢利可持续性大大增强。渠道结构中,离柜业务比重由2005年末的25.9%提高到41%,分层分区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21世纪》:我们看到,不仅是在业务,在银行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乃至在信息科技系统方面,工行都是领先的。下一步,工行该怎么走?

  姜建清:工行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创新之路。工行依托其在中国率先完成的信息大集中工程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和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加快产品创新速度,每年都投产一大批契合客户需要的新产品新服务,到2008年9月末,我们拥有的各类产品已达2500多种,成为国内金融产品数量最多、门类最齐全的银行机构。此外,我们还从分销渠道、业务流程、IT系统、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国际化发展方面,从1993年设立第一家海外机构新加坡分行以来,到2008年9月末已拥有境外机构网点123家,总资产超过430亿美元,基本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服务网络。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们收购了非洲最大商业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控股了澳门最大本土银行诚兴银行,莫斯科、印尼、纽约、悉尼、多哈、迪拜等机构相继开业,全球化经营网络不断扩展,境外利润贡献日益提高,国际化发展迈出较大步伐。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银行综合化经营内外部条件的日益成熟,我们发起设立并控股了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独资设立了工银金融租赁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全资投资银行——工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跨市场的经营格局。

  《21世纪》:我们一直说,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这25年来,工行在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怎样的改进?

  姜建清:一直以来,我们把加强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根据不同时期经营发展特点和监管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制、制度和技术,形成了规范、透明、严谨、稳健的管理文化。

  前后台分离业务管理体制、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体系以及“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从机制上保障了管理的权威性、独立性;制度先行,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全领域覆盖的各类检查监督,使全行的创新发展形成了有效的安全保障;先进管理技术的大量引进和研发,尤其是内部评级法的率先应用,使全行风险计量与管理水平加速与国际接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