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庆泉:基金是30年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的最高成就之一(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1:0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简俊东 广州报道

  困难之下,中国经济有成长的动力和机会。最近中央强调,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我认为,只有从这个视角理解才是深刻的、科学的和正确的。否则,经济数据出现那么大的逆转,怎能说没有改变?说没有改变,是从规律、中长期趋势角度定义。

  基金业经验

  《21世纪》:金融子行业中,基金业出现较晚,但跟那些“大哥”相比,大家对它的印象是“乖孩子”:发展迅速,行业也较规范,没有出过危及整个行业生存的重大问题。基金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好经验?

  马庆泉:基金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经验值得总结。

  首先是抓住了难得历史发展机遇,培育了基金这个新生事物,基金业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虽然基金业现在比较软弱,基础不是很牢固,但毕竟有了一席之地,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果过去没有抓住历史机遇推进基金业发展,就没有现在的基础。

  其次,监管部门一直把行业和基金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建设放在首位,不仅完全正确,而且是基金业10年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经验。

  我们做实际工作,有时候觉得管得严了,但如果监管部门放弃监管责任,就可能重复前些年证券公司粗放发展带来的后果。

  尚主席到任后,新一届证监会至少有两件半事情值得百分之百肯定。

  第一件就是大力发展基金业。一年来市场尽管跌势凶猛,但如果没有基金业10年发展,肯定比现在的状况凄惨得多,而且要想走出泥沼,连必要的抓手都没有。我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新一波发展,最可靠的抓手,就是基金业。

  第二件就是证券公司综合治理,那是庄心一副主席2003年提出的,这是不得了的事,如果没有券商综合治理,这次金融海啸,内地证券市场可能就要遭遇灭顶之灾。

  还有半件事情是股权分置改革,2007年初,基本完成了前一半工作,后面的工作怎么做,还要有智慧,但无论如何,对这件事我觉得也是要客观评价,给以肯定的。历史发展总是这样,总是得有人做事。做事时,总有人会使横劲,或看笑话,说风凉话,事后当诸葛亮。对做事的老黄牛,谁都抽一鞭子,会让人心寒。

  回到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的监管,风险防范是第一位的,目的是充分提示,从法律和规章的角度最大限度化解风险。2007年市场狂热时,从我们在行业工作的感受看,证监会在产品发行节奏、公司扩张、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的完善上,确实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等。

  现在,基金业虽说受内外因素影响,处于困难的形势,但监管部门把风险防范放在监管首位,确实是基金业发展应该肯定的经验。

  第三个经验是制度建设。这跟前面提到的两个经验也有关系,没有制度建设基金业发展不起来,风险也防范不了。制度设计借鉴了国外长期发展经验,机制比较完善。当然现在也不敢说没有风险或者说基本没有风险,这是需要不断地完善的。

  基金业制度设计,使基金业形成了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及持有人相互制约关系。虽然基金业出了几个“老鼠仓”,但可以横向比较:第一跟国际机构比,原来我们是把华尔街当成楷模,它们是高尚的、纯洁的,现在出了次贷危机,并影响全球经济,而麦道夫的庞氏骗局,连国际奥委会都被骗了5亿美元,全部案子造成500亿美元损失。第二跟其他金融业比,银行、保险、信托业曾出过的乱子跟基金业相比虽不能说是九牛一毛,但至少是七个手指跟三个手指相比。我并非开脱基金业的社会责任,这方面肯定要严格防范,但是我想说基金业制度的设计比较科学和完备,也是基金业10年成绩中非常重要的经验。

  第四个经验,我原来在协会工作时,会里就要求我们部署投资者教育活动,投资者教育概念是2000年后才从国外引进的,应该说起步较晚,需要进一步加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