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 23:15  中国石油网

  12月10日,“国脉万里行”新闻行动在兰州举行新闻座谈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南方报业集团所属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等媒体和甘肃省、兰州市当地媒体记者50余人,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总经理玄昌伟、甘肃销售公司党委书记何能祯、西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智利等嘉宾一起,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主题,共同回顾改革开放30年石油企业发展历史,就中国石油炼化和销售企业发展定位、零售终端销售策略等问题展开广泛交流。

  作为这次新闻座谈会的主题,石油企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玄昌伟说,兰州石化公司作为目前我国西部炼油、化工、化肥生产,机械仪表制造、工程技术及矿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炼化企业,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3年来,公司共承担并完成国家和中国石油科研课题133项,获国家专利16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多项。2004年至2007年,公司在科研方面投入累计达到4.28亿元,一批重点科研项目相继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在新建装置成功应用,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明确发展定位,是推进企业科学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被称为“能源枢纽”的兰州石化,是中国石油炼化板块的重要企业。有记者询问兰州石化未来发展规划,在西部战略中如何充分发挥作用时,玄昌伟表示:兰州石化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对共和国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现在仍然是西北地区炼油化工的重要基地。

  公司既是原油加工的最大企业,也是关系到上游生产能不能平稳运行的炼化企业。中国石油对兰州石化发展寄予很高期望,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十一五”发展我们跑在前面,也想赶上“十二五”发展第一班车。“十一五”后两年,公司将对炼油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西北地区原油品质的不断变化,使兰州石化成为中国石油在西部地区的大蓄水池、调节阀。其次就是提高生产质量,适应国家轻油品生产不断升级的需要。按照这一思路,石化公司打算在“十一五”末、“十二五”期间扩大企业原油加工规模,力争建成一个2000万吨以上的炼油厂,使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兰州石化将积极响应国家的节能降耗政策,打造国内重要的大型清洁油品生产基地,每年要向社会提供1400万吨的成品油。

  同样在谈及企业未来发展定位时,王智利表示,已经走过63年发展历程的西北销售公司,“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期间,将努力建设一流的资源配置、一流的调度指挥、一流的成本管理中心、一流的油库运行管理中心、一流的质量监控中心,全面提升整体业绩、服务水平、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将公司锻造成文化优秀,和谐有序的一流成品油企业,促进炼化企业加工最大化、特色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促进销售企业销售品牌最优,销售效益最优。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已经波及中国,当有记者问到企业将以什么策略和措施保证企业发展,零售终端将出台什么销售策略保证销售业绩时,何能祯认为,国际金融风暴对国内一些行业已经产生影响,省内一些著名企业需求量已经下降。但总体上来看,甘肃销售公司今年经营情况仍然较好,能够完成全年业绩指标。明年由于市场需求下降,预计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企业继续发展仍然有很多有利条件。目前国内在扩大市场内需方面作出了许多部署,各地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这对成品油需求可能会带来商机。我们一定要抓住发展机遇,保持发展速度,争取各项业绩指标在今年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王智利表示,西北销售公司处于上下游的桥梁,主要保证市场供应,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西部成品油库容量最大、单罐容量最大,集管道、铁路、公路、水路、运输于一身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公司将继续深入挖掘内部潜力,调整产品品种,认真细致做好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成品油价格和企业生产成本问题,也是众多媒体关注的热点。当有记者问到为什么民营加油站可以降价,中国石油不能降价时,何能祯认为,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是国家发改委在管理。在资源紧缺、国际原油价格很高的情况下,中国的加工企业承担了巨大亏损,像兰州石化,前一个时期每个月加工量在80万吨到100万吨,一个月就亏损十几个亿。现在虽然国际油价大幅下降,但我们是大型国有企业,在原油价格下降时,仍然要严格执行国家定价。

  在谈到企业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时,何能祯介绍,“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协调下,在中国石油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精心组织,在统筹协调保证全省市场供应的基础上,把保证重灾区油品供应作为政治任务,全力以赴保证灾区油品供应,很好地履行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

  一次短暂的新闻座谈会,媒体走进中国石油,更加了解了中国石油。与此同时,也在全社会面前展现了一个全面客观的中国石油,一个负责任的中国石油,一个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中国石油。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