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厦门财经脸谱之制造业企业主篇---能活下来就是利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 06:55  台海网

  台海网12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 吴语)掐着手指头,一手的指头就够数完2008年。但在一位制造业老板的眼神里,这个原本被他寄予更多指望的年份,留下太多的感慨和太少的希冀。“活下来就好”,这是他年终认为最大的收获。在原厦门最大工艺品制造业濒临倒闭至今身陷泥淖的情况下,这位原行业“老二”的黄先生已是行业翘楚,执掌着年产值上亿元的工厂。

  但黄先生现在倒觉得危机形势下“一定要寡欲”。

  突然“梦醒”

  去年年底的一个场景,今年年底被黄先生不断提起:那时,他驾着爱车,和一起艰辛创业的妻子在环岛路兜风,他将妻子的“我们什么时候歇歇啊?!”当做玩笑,因为他的工厂和他都正值壮年。

  “那时谈话多轻松啊,谁想今年差点变成梦魇。”黄先生感慨。

  那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国内遍地开花,全世界都大量购买中国货,黄先生和其他制造业老板一样,一到年底就想着明年要怎么继续扩张。赚回的钱让他有能力将厂房越盖越多:从1996年携带全部家产来厦创业,发展到如今8座办公楼、厂房、员工宿舍楼共计近4万平方米、上千名工人的规模。

  源源不断的订单,不断到账的美元,让黄先生这样的老板都来不及思考,有朝一日,来自西方的“奶酪”可能也会变味、变小。

  今年春天,原本滋润的奶酪一下子变灰起来。“原本几千元的树脂原料一下子破万元,一度超过14000元;新劳动法的实施,用工成本每人新增近400元;还有不断升值的人民币,都让人头痛不已”。

  在黄看来,近50%的成本增幅,对于一个一般只有5%-20%利润的行业来说,利润早已变得像纸一般薄。

  “总说亏本的生意没人做,但事实是,由不得你不亏。那时我们也清楚美元一直升值,当订合同时汇率还是7.2(美元兑人民币),我们就想,那就按7.0来算吧,想想已经占了外商的便宜。但谁能想到交货时,竟只剩6.8左右了”。

  第一次做了亏本生意,在CPI、人民币飙涨时,在上半年,和很多制造业的老板一样,黄先生至少能这样安慰自己:成本再涨,有订单就还是会有钱赚的。少赚而已。

  “贫血”煎熬

  “不行了,还不敢说,还要努力坚挺!”黄先生说,对于他这样的制造业,下半年满是煎熬。谁能想到,订单危机突然袭来。

  在最近的一次企业家聚会上,有官员提出“为什么一些工厂其实在订单危机前就倒下了?”如今,黄先生终于找到了答案:就是“盲目的扩张”和“对资金链的过于自信”。

  那一段时间,报纸上不断传来外地哪里哪里的大企业又倒下了,但自己顶多也是警惕而已,一度也未太放在心上,总觉得订单一笔一笔踏踏实实做就可以了。

  但之后的厦门一同类企业出现的危机,让黄先生吓出一身冷汗:在这家和他一路成长起来的厦门某大型工艺品厂,倒闭传言进入市场后,使大大小小的供货商出现了恐慌。

  “有供货商对我说,没办法,虽然我们合作很好,但老大面临倒闭,你们只是老二;我们也得对工人负责,当然得开始提防”。

  别的企业出了问题,自己正常经营的企业,反倒被上门追讨货款,这让黄先生猝不及防。原本一个百万美元的订单,往往是对方先打30%货款,然后将这些订金支付一部分给供货商,等交货时才付余款。但现在供货商要一手交货一手交钱。

  “你想,谁会一百块钱就只做一百块钱生意,大家永远在做更多钱的生意,因为有信用体系支撑,有时信用好一分钱没有都可以借几亿元。”但在金融风暴下,订单越有危机,就越多人缺乏信心,帮你的人就越少。

  只能自救突围了!黄先生进行了企业策略调整。

  “首先尽量通过支付货款稳定供货商的信心。其次,我们有两百多家大小客户,有客户在这时提出要加大订单量,我们拒绝了,一是怕货款问题,再者,则是为自己企业的现金流考虑,牺牲如此大的现金流去冒险,我们觉得不宜。”

  “企业继续生存是第一要务,不然辛苦生存下来的企业,要倒了,说你不值钱就不值钱。”“经济危机下,现金流就好比血液,没有了血液,再强壮的人也会快速死亡。”

  [1]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