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NBA中国首席执行官陈永正:不只要打造体育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7日 02:26  21世纪经济报道

  首先有几个数字应该可以说明我为什么从微软加入NBA。第一,在中国有3亿的篮球人口,这是官方的数字,实际可能已经到了4亿。第二,城市里面3个年轻人有一个人打篮球。第三,主流品牌消费者里面,将近有一半以上要么看篮球,要么打篮球。比如明年NBA的赞助商青岛啤酒60%的消费者都是篮球爱好者。还有在篮球的普及方面,政府去年建了6万个篮球场,政府的政策是希望每一个村庄里面,起码是行政村,在未来十年能够有一个篮球场,最起码配两个乒乓桌,当地的农民在闲时可以打篮球,也可以看电影。篮球的普及在中国是非常关键的事情。

   在奥运方面也有几个数字值得注意,中国观众有7.8亿看了奥运的篮球赛,美国队的比赛有将近5亿人看。最经典是中国对美国,观看那场比赛大概有1.8亿人,创造了全世界范围里篮球收视的纪录。美国的最抢手是橄榄球超级杯(Super Bowl)的比赛,大概是6000万-8000万人看,而奥运篮球的观看人数超过了它3倍。另外来自网络方面的统计,在百度里,NBA作为搜索词,在最强搜寻的词语中通常是在前三名,在谷歌里面我们也是前十名,在网络上面大家对篮球对NBA的关注是在持续上升的。

   NBA中国的业务发展在奥运前和奥运后有很大差别,奥运前大家的经费都会投入到奥运去,我们的日子比较难过一点。但是奥运会期间明显可以看到各企业都在找寻各自公司的营销模式,能够把经费用在刀口上面,这一点在金融海啸出现以后尤为明显。其实NBA是一个品牌,虽然是一个联盟,是一个赛事,但是有很多的球迷。NBA怎么在品牌上,在所拥有的球队、球星和球迷建立一个体育营销模式,最主要的是整合平台。现在中国大部分城市里,一个礼拜可以看到10-14场的直播,其中有一半是通过电视转播,一半在互联网上。赛事的直播把数字和媒体结合起来,下一步手机电视将是一个新的手段。

   我们有商品,关键是我们做了很多市场活动,包括大篷车。大篷车跑了20多个城市,有8万人参加,车子开过去的同时有很多的活动,宣传非常有成效。NBA这些年在中国办了很多训练营,我们跟李嘉诚基金会办了NBA FIT篮球训练营,跟海尔办了篮球的高级人才培训,还有篮球无疆界,邀请很多球星来培训。现在多媒体配合市场的活动,有产品,有球星,能够整合出这样一个平台,可能NBA是比较少数的品牌。在这里面我们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像联想,青岛啤酒等23家企业跟我们一起合作,他们跟我们的合作主要是在电视广告和多媒体方面,大家互相配合,强强联合,立志于把合作伙伴的品牌推出去,在伙伴品牌推出去的同时,NBA的影响也得到了扩展,是非常好的体育营销模式。

   这是我们刚刚过去的10月份在北京的中国赛,我们捐了700万元人民币给中国慈善总会。我们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希望设计和运行大型综合活动的场馆,场馆里面做各种体育活动,包括溜冰、打篮球、排球等等活动。同时可以做文化的产业,就是音乐会演出和展览,这种综合的场馆全世界有60多个,这是过去15、20年在全世界大城市里新出现的,以前的体育场馆是体育场馆,展览馆就是展览馆,现在是建综合的场馆,各种活动都可以做。这样场馆使用的天数增加了,成本就降低了。第二个场馆比较大,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在北京五棵松奥运的篮球场,不光是场馆,周围有购物中心、星级酒店,还有写字楼,未来就是一个体育文化,不但可以看球赛表演,还有很多空间。同样在伦敦也有,在柏林也有,在洛杉矶也一样,都市城市有这样一个新的生活娱乐圈。在上海10月份也宣布了上海世博会的演艺中心,世博会是一轴四馆,中间是轴,里面有餐厅,活动的地方,四个馆包括中国馆、世博会馆、会展中心,还有演艺中心。再就是广州,现在有一个国际演艺中心,目前已经破土动工,希望在亚运会的时候正式启用,在圆形的主要场馆,后边是活动区,有不同的餐厅和酒店。

   这是比较新的尝试,不仅是体育平台,同时更进一步到文化体育生活空间里面,在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在中国开了两家NBA专卖店,在此之前全世界就只有纽约一家NBA专卖店,现在在中国刚开两家,未来五年希望开更多的店。我们在中国体育营销,有完满的平台,这不光是电视和媒体办一些市场活动,我们还要有自己的店深入到各地方,以及大型的场馆活动,这是我们自己的发展和体会。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