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斯媛
面对2008年中国经济的急转直下,从年初的通胀到目前面临的经济紧缩,欧美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更是让中国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虽然今年的GDP增长仍可以保持在8%以上,但中国经济面临着比1998年更为严峻的挑战。
形势比1998年更严峻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恶化,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比1998年更为严峻。哈继铭表示,从目前数据来看,中国出口产品最大的买家——欧洲和美国的衰退程度正逐渐加深,房地产市场还会进一步调整,失业率继续上升,银行“惜贷”倾向明年将更加明显,外需的恶化程度比1998年更严重,明年中国出口可能会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同时,中国对出口的依存度也较1998年翻了一番以上,1998年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17%,而如今这个比重达到了38%。因此,在外部环境继续走弱,以及中国自身经济增长模式更多依赖外部环境的双重因素下,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是很大的。
内需方面,1998年实行的房改措施,吸引了大量私人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相关领域,房地产投资大幅上升,从而带动房地产行业的上下游产业,以及消费品领域的增长。房地产开发及政府的基建工程,使财政政策带来巨大的带动效应,据估算当时1元钱的财政支出带动了3.2元的民间资金进入投资领域。
然而,从今天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亮点不如过去明朗。目前全国主要城市房价相对消费者可承受水平平均高估了29%。从中国房地产的库存情况看,按照目前的销量水平计算,还需要27个月的时间来消化房屋库存。
基于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哈继铭认为,这一政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推动作用与1998年相比可能要弱一些。他表示,1998年中国的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都非常薄弱,基础设施是百废待兴,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为饱和,同时,私人投资的愿望不强,所以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撬动的私人相关投资与1998年相比,可能要弱一些。
中国经济仍面临中长期挑战
对于今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哈继铭认为,将创历史新低:5%~6%,全年可能略超过8%。他同时指出,虽然带动GDP增长的其中两个因素——投资和出口一直波动很大,但由于消费的刚性较强,缓解了出口和投资波动对GDP的影响,因此GDP在大部分时期可以软着陆。
哈继铭表示,由于中国GDP增长50%来自消费,中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国家,消费里很大一部分是消费必需品,因此,中国的消费受到经济周期影响较小,消费的刚性需求较强,某种程度上缓解了GDP的波动影响。
在如何提振消费方面,哈继铭建议,短期来看,改革税收政策,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消费券等会起到一定作用,但长期来看,仍需要医疗保健方面的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制等。只有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才可以放心消费,才可以真正提振消费,这是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可以完成的工作。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中长期挑战,哈继铭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慢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第一是国家债务率的情况,政府负债比较高的国家,增速往往比较慢,负债高意味着要通过税收等形式偿还,税收负担重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放慢;第二是国家的人口结构。如果一个国家劳动年龄段的人占比较高,其增长速度就会比较快,相反国家经济增速就比较慢。2010年后,发达国家的工作年龄段人口占比会快速下降,而中国是在2015年之后将大幅下降,到时将是中国人口结构的拐点。
为解决这一问题,哈继铭建议,中国需要将城市化提高到最高水平,同时尽快推进农村土地改革,这也是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关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