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贸易动荡 人民币加速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 09:46  东方早报
贸易动荡人民币加速国际化
东南亚地区相关的“地摊银行”异常火爆 IC 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早报记者 姚伟 黄武锋

  多重机遇之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已然加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这可是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张春昨日评价。

  “刚好赶上了时候”

  在张春看来,人民币走出国门是迟早的事,但“当前刚好赶上了时候”。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当前出台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这并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之下,国际汇率剧烈波动,如果能够用汇率较为稳定的人民币结算,显然是为绝大部分的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

  譬如对出口企业而言,再也不必担心不能及时换汇而遭受损失;对进口企业来说,稳定的人民币也是理想而具有竞争力的支付货币。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国务院曾于11月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问题的批复》,其中提出加快研究有关出口人民币结算的退税问题,考虑扩大在边境地区试点。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指出,除了能够促进外贸的稳定增长,决策层开展的这项试点在客观上无疑是大大地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人民币能够在亚洲渐渐成为别国愿意接受的贸易结算货币;港澳地区及周边国家愿意在将来以拥有的大量人民币,而不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这必会为人民币在将来成为国际货币提供重要基础。

  “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早在今年9月份,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便不绝于耳。不少专家都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绝好时间窗口。

  “金融危机之下,能够用稳定货币结算并对冲风险,显然是各国企业所乐见的。”《中国改革》学术顾问、著名发展战略专家武建东说。

  在武建东看来,中国是此次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直接决定了人民币可以在危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显见的事实是,在形势最为危急的9月份和10月份,中国高层也屡屡就“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声。温家宝曾于10月28日访俄期间提出,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

  如果从此次试点的具体内容来考量,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也确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人民币在区内的流通也初具规模。以越南为例,目前中越两国间的正规结算机构竟然远不足以处理大量的人民币结算任务,由于人民币的“强势”,相关的“地摊银行”异常火爆。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昨日则告诉早报记者,“只要高层点头,不需要单独的系统,目前银行的国际收支系统完全可以适应人民币结算试点任务。”

  香港《东方日报》甚至在12月17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如今在中国周边地区,人民币流通愈来愈普及,某种意义上甚至比美元还要“抢手”。

  迈出重要一步

  事实上,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基础工程正在加速搭建。

  早在10月份,中国与俄罗斯便初步决定两国在贸易中改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货币结算,目前双方也仍在就此进行磋商。

  本月12日,央行又与韩国央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简单地理解,此举等于是韩国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选择之一。

  国务院昨日做出的贸易结算试点决定可以被视作是最新的动作。

  “中国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在,中国将考虑与一些国家之间的货币的可自由兑换,并考虑形成区域内的货币结算中心。”武建东表示。

  武建东认为,随着人民币在香港的进一步流通,预计香港将逐渐成为人民币连接世界货币的窗口,届时人民币也将更快地走向国际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胡志浩博士昨日提醒,在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仍然处于没有完善的初级阶段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仍然需要稳步推进。短期内,人民币尚不可能完全国际化。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