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机下慎重对待产业转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 09:59  保监会网站

  作者: 李增元

  在全球经济不景的状况下,各国纷纷推出刺激经济或救市政策。美国的布什政府先是购买银行不良资产,后改为购买银行股权;先是不救雷曼,后又救AIG;先是不同意救通用汽车,后又准备用1500亿解救。这让人觉得美国人进退失据,实在与其经济老大的地位不相称。眼瞅著布什政府无能为力,奥巴马尚未登基,处于过渡期内,只好提前向美国民众喊话,借以稳定信心,不但要布什政府救通用汽车,更信誓旦旦地要创造250万个就业职位。到时美国的财力从哪里里来?会否诱发美元的大幅贬值?这不能不引起全球的关注。

  各国货币贬值对美有利

  目前,在各国纷纷推出刺激经济或救市政策的利好消息影响下,人们的恐慌情绪已渐渐趋于平稳,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多国货币对美元贬值明显的趋向。如欧元、英镑、韩圜、印铢等对美元皆成下降态势。不久前人民币对美元下跌更是触及0.5%的当日波动区间下限,引起国际间广泛注意。

  面对这一情况,有分析认为贬值是为了刺激出口。其实不尽其然。客观地讲,由于目前全球经济的症状是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所以想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显然是路数不对,作用不大。无论贬值的主观动机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各国货币贬值在客观上可以帮助美元维持强势地位,有利于美国继续发债。

  众所周知,布什政府执政后期,为缩小贸赤及财赤而采取了实质的弱美元政策,同时联手欧洲逼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对策实际上已经改为不惜加大赤字来制止经济衰退。初步估计,财赤恐过万亿以上。这些钱从哪里里来?只能靠发债。发债靠谁来买?

  现阶段的美元之所以在危机后仍处于强势,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美元损失了一部分,加上全球美元纷纷回流到美国总部,从而形成了美元的全球短缺。将来美国因刺激经济而大举发债,美元供应总量扩大,美钞肯定会由强势转为弱势。在弱势的情况下,美债如同废纸一般,又有谁还会继续购买呢?不但不会购买,相反还可能会出现全球大举减持美债、大举抛售美元的灾难性状况。

  所以美国要保住其根本利益,渡过眼下艰难的时光,无论是名义还是实质上,无论是布什还是奥巴马,都必须实行强美元的政策。美国过去逼他国升值的策略,恐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修改为默许他国有管理的贬值策略,直至渡过危机。看来,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形势的确比人强。

  须保持产业政策连续性

  中国目前的形势虽然要比欧美强些,但也决不可掉以轻心。从这次金融危机的直观效果看,中国直接受到冲击的就是外向型的中小企和疲振不起的股市。

  外向型的中小企之所以出现倒闭潮,虽不能完全归罪于这次金融危机,但它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其成为压垮外向型中小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前,笔者有意识地到了有著世界工厂之誉的东莞虎门镇走了一圈,与先前的想象大相迳庭,感觉到该镇似乎并未因一些企业倒闭而受到太大影响,交易市场依旧热闹如常。问过几个人,他们讲,这儿的中小企业倒闭是常有的事儿,今天倒了几个,明天又出现一批,所以早已习惯了。问到他们对政府产业升级、腾笼换鸟政策的看法,他们语带保留,认为政策是好,但赶上了金融海啸这个时机不好。

  虎门之行虽只是走马观花,但却让我担忧:一是中国的产业升级换代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这对矛盾究竟如何平衡?二是优胜劣汰法则的实施,究竟是靠政府直接推动,还是由市场调节?虎门之行使我感觉到,产业的升级换代一定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还要顾及到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平衡问题,并且要保持历届政府对产业定位的连续性。否则与实际差距太大,且一届政府一个调的话,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社会的不稳定。尤其在人们信心出现不稳的时候,稳定就业应当成为执政者的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再创造就业提振人们的信心,可能更适宜些。

  香港由于产业转移,就业的压力和矛盾日趋尖锐,只好事事求助内地及中央。好在它毗邻珠三角,回归祖国后可以通过与珠三角的融合来化解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后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中国,一定要认真研究,慎重对待产业转移的问题。比如,原有的产业转移到哪里儿?那儿的条件又能否生存?众多的劳动力如何安置?等等。所有这些,应当有周全的考虑,不宜用简单一句话的方式去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

  打造大中华共同体航母

  在欧美中展开救市的同时,港澳台等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与大陆联手,利用区域优势抗击金融海啸及向每人发放消费券的政策及建议较有特点。笔者感觉,无论是香港、澳门还是台湾,受其地域所限,经济和市场规模均难以独自抵抗较大经济危机的冲击,特别是在许多产业转移后,只有与大陆联手,形成大中华共同体这一超级航母才是抵御各种危机的真正出路。将来的竞争可能不再是类似上海与香港这样城市间的竞争,取而代之的将是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竞争,或者说是大中华区与美洲区等经济体的竞争。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点已被港澳台的多数有识之士所接受并予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初露曙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