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和铁矿石不同,稀土资源是我国的优势矿产,尤其是需求最多的重稀土,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有发言权,而且这种发言权要合理地处理。”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裴荣富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裴荣富院士之所以谈到“稀土定价权的合理处理”,原因在于由于国内稀土的违规开采、争相压价等,让中国稀土出口时非常被动。《国际先驱导报》12月17日报道称,作为稀土价格风向标的镨钕产品如今只有8万元一吨,不及去年价格的三分之一。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正在经历着一场价格浩劫。
“过去的矿产价格,特别是在国内工业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需求量的增加,国内外把价格都哄抬得特别高。但是随着金融风暴的影响,经济增速的放缓,矿产也开始掉价。”和大多数人一样,裴荣富院士认为金融危机是诱发稀土掉价的一个原因。然而,在他眼里,中国稀土的价格定价权毫无疑问是在中国,而不容落入他人之手,“像中东的石油国家一样,中国稀土具有优势”。
进口依存度超过50%的中国铁矿石贸易,由于经营失误等种种原因,导致定价话语权旁落。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为何在占据全球稀土产量90%、储量43%的情况下,中国稀土价格依然如此被动?与铁矿石进口企业竞相抬价导致巨额亏损相比,在稀土出口企业间变成了互相压价,最终在定价权上失语。
在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看来,中国稀土行业自身无序竞争的痼疾才是这一问题最根本的症结所在。他表示,稀土行业的现状可以说是诸侯割据,从省一级就开始违规了。“好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厂家都去开矿、加工,价格不好就停产”。数不清的企业都在超过规定量出口稀土产品,价格随之被压低。而国外买家也盯上了中国企业的弱点,想尽办法占便宜,“一张订单满天飞的现象也很普遍,其实订的不多,但他们四处打听,最后造成假相,许多供货方都去谈判,价格就下来了”。
然而,“窝里斗”导致定价权受限于他人的局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是稀土行业长期以来的痼疾。“供大于求是主要问题,将来价格可能更差,因为不少公司还有库存。”
张安文表示,要改变这种状态,整顿中国内部市场才是根本出路。
内部市场的整顿是改变“窝里斗”最直接的药剂,但要彻底改变稀土产品价格这种被动局面,裴荣富院士还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诉记者:“我们要出口,但是不是直接出口未经加工的稀土矿。往深加工走才是出路。”
“中国企业恶性竞争,中国大量稀土低价出口,国外进口中国稀土深加工做成稀土产品,中国又高价进口。”裴荣富说,这是极其不合理的。中国稀土要往深里做,把中国稀土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
“随着宏观面的调控,经济逐渐好转,矿产资源价格也会逐渐稳定。但是必须要和市场的需要结合起来,价格不宜哄抬过高,也不能压价过低。”裴荣富院士说,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关键。因此,稀土话语权的合理处理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