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宦璐
12月中旬,一则关于减免购置税的传闻再次触动了车市兴奋的神经。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日前向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递交了一份救助汽车业的建议,其中特别提到关于减免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方案,提议按排量分级征收汽车购置税。据悉,三部委已经做出回应,正研究实施方案。
该协会饶达秘书长表示,目前我国汽车销售同比负增长3%。如果减税方案能够顺利实行,可拉动汽车销售增加10%,即明年实现同比增长7%应该不成问题。
而在此之前,增值税、燃油税等针对汽车业的各种利好政策不断,政府救市意图不辨自明。
被喻为“全球最后一块大蛋糕”的中国汽车市场,为何也如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那样“凄惨”到需要政府出手相救?中国汽车公司在2008年到底遭遇到什么?为何沦落?又如何新生?
⊙本报记者 宦璐
2008年中国车市“高空跳水”,演出了一幕跌宕起伏的悲喜剧,中国车企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描绘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2008年汽车市场增长速度降到了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中国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徐长明主任对本报记者表示,“从2002年的40%的增幅降到了今年前11月的8.3%,特别是11月的汽车内需月度同比增速为-9.8%。”
今年中国车市犹如“过山车”。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报告称,“从2008年走势看,中国汽车市场仅用了半年时间出现增速的巨降,乘用车销量从一季度的同比22%正增长,到三季度出现3%的负增长。”
徐长明表示,2008年的下滑是全面下降,是购买力和消费信心叠加导致的。一般来讲,消费者信心的恢复是需要时间的,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至少2009年一季度乘用车市场是不容乐观的。
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产业研究部研究经理回玉梅向本报记者介绍,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止汽车出口大不如前,国内车市消费前景同样暗淡,很多消费者购车信心下滑,持币观望心理增强,一些人对明年车市不太乐观。新浪汽车频道的调查更显示,有大约62.5%的消费者将会推迟购车计划。
国泰君安汽车行业研究员张欣分析了中国车市受金融危机传导的路径,“中国经济中出口占比很高,美国经济一旦不行,我们的出口就下降,沿海地区就开始辞退农民工。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现在中国境内有相当一批外资企业,因为母公司出了问题开始关闭,而这时被辞退的就不是农民工,而是有文凭的年轻人,形势就这样越来越严重。”
的确,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衰退,汽车行业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但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出手救市的速度明显快于美国。12月12日,工业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正在制定针对汽车行业的救市计划,包括对车辆购置税的减免、金融信贷政策加大对汽车消费的支持力度等。
自主品牌和商用车“很受伤”
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自主品牌“受的伤最深”。
中国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本报记者表示,2008年,中国汽车特别是自主品牌在开拓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多重阻力。除了受美国次贷危机、原油价格飙升、国内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外,海外市场不断提高进口汽车门槛保护本国汽车企业的行为也使中国汽车的出口受困。“如俄罗斯分别于2008年1月和7月增加对进口车的检测和认证项目,最近还将成品汽车车身的进口关税提高至15%,每个车身进口税最低不得低于5000欧元,这使在俄罗斯进行中国车的半成品组装(SKD)变得无利可图。委内瑞拉、马来西亚等其他海外市场也将采取配额、限制内销等一系列贸易保护手段。除此之外,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知识产权争端也日益加剧。”
除了出口不振外,在国内市场上,情况也越来越严峻。重要的问题是自主品牌企业的单车利润率在下降,自主品牌已经处于微利甚至不赚钱的尴尬境地。
其实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已经开始下降,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渐萎缩,主要是受到了合资企业大规模挺进小排量车市场的影响。同时,捷达、富康、桑塔纳等老车型的不断降价,联合“绞杀”自主品牌车,使之丧失了价格优势。
自主品牌必须正视压力了。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告诉本报记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蔓延到实体经济,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具体表现是国际、国内销售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我们也感受到了压力。比如我们的出口虽然仍然连续六年保持乘用车第一(占据全国乘用车出口50%),预期增长16%,但仍没有达到年度的增长目标,明年可能更具挑战性。
12月15日,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徐留平则对记者表示了期待救市的心声,“中国三大市场,股市、车市、房市,现在股市、房市都有政策,惟独车市没有。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需要来解决。”
另外,商用车的受伤程度也不轻。在全国乘用联向发改委上书的报告中也指出,商用车同样需要“拯救”。由于7月1日实施国三排放标准,车辆价格上涨,很多用户提前购买造成下半年商用车市场大幅滑坡。另外,国际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也使商用车市场急剧滑坡。商用车价格可能在明年继续走高,只有出台优惠政策,才能使商用车市场尽快恢复。
“救市”行动渐次展开
从时间上看,进入12月以来,关于政府应该救市的呼声越来越高。据太平洋证券研究所研究员谈际佳告诉《上海证券报》,如同燃油税一样,减免购置税的政策也有可能很快出台。时间拖得越长,越不好。特别是排量在1-2升的车型,在全体乘用车中占75%,是最大的一块。如果这一块的购置税能降低3%-5%,就能惠及几乎所有汽车厂商。
在拉动内需的战略方针下,汽车作为支柱行业的意义已经毋庸讳言。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指出,美国一年多来新车需求下降不到20%,而中国汽车市场半年时间下降了25%,可见是到了政府该救汽车市场的时候了。
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先生对记者表示,金融危机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机会。市场的放缓可能使一些比较弱小的企业个体被淘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资源向利润率高的企业集中。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可以使我们以另一种心态对待产业的发展,经过洗礼的企业经营会更加稳健,管理更加规范,在市场上也会更具竞争力。
“这个问题要两方面来看。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没必要;从民生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迪思传播公司策略总监王兵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还不充分,利润还是太高,经济危机来了,有利于加剧竞争,加速大集团的形成,使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化程度和企业的市场良性化运作程度更高,这将有利于提升中国整个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但是,这又带来一个民生问题,就是大集团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兼并重组,造成工人失业、产业链上的一些企业倒闭。因此,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关系,是政府需要考虑的。事实上,不论有没有经济危机,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汽车业进行管理,都是必需的。这是保证一个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则透露:“现在中央也非常着急,协会正和工信部、国务院研究,从宏观调控上出台一些拉动汽车消费内需的政策。”董建平认为,当前拉动内需最有效的政策就是税费的改革,尤其是购置税的改革。
太平洋证券研究所研究员谈际佳告诉记者,现在几乎所有能救市的手段都用上了,税费改革也是现在最好实现的一种措施。消费税在今年三季度已经调整过一次,不太可能再改;燃油税将于明年1月实施;增值税的改革已经惠及所有的汽车厂商。现在汽车业面临更大的利好就是购置税的减免。
就在本周“国际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与规模化应用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对处于大规模示范阶段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专项鼓励政策,其中包括针对节能环保型汽车的税收奖励政策,降低混合动力汽车购车成本;针对高油耗车型的罚税政策,增加高油耗车型的购买成本;对于新能源车研制需要进口的关键性零部件,进口税率给予适当的优惠;对于大规模示范城市的新能源车辆,给予不同比率的奖励等。
行业人士指出,2008年中国政府对车市的“拯救”有着“中国式”的特点。首先,跟美国政府不同的是,我们给予消费者更多的是鼓励购买的优惠政策,而不是直接给汽车企业贷款;其次,从手段上看,我们对新能源车、对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目标给予鼓励和促进,是更深远层意义上的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