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易宪容:CPI回落 通货紧缩即将袭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09:19  保监会网站

  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0%,已是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落,增幅是2006年年4月1.9%以来的新低。11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10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对这些数据,有人认为这显示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中国将不得不很快面临抗击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双重压力的严峻局面。未来是否如此,尚不可下论断太早。首先我们来看PPI。一般来说,PPI作为CPI先行指标,如果PPI快速下跌,那么很快就会传导到CPI上来,未来CPI的下落可能性很大。但是,在早几年,国内PPI快速上涨,则没有很快传导到CPI上去。当然,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价格传导机制不通畅所致。既然PPI上涨时传导不流畅,那么价格下跌时是否会快速传导也将是个疑问。当然,PPI的数据急跌,毕竟意味着市场需求大降、供过于求问题严重,不可低估。PPI快速回落还可能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有关。如国际原油价格7月份达到147美元/桶,而且现在则只有40美元左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跌,一方面是整个世界经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开始转向衰退,从而使得对许多商品的需求迅速下降;另一方面是美元汇率由7月份之前美元对非美元货币快速贬值,而突然快速升值,导致整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体系发生巨大变化。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从而使中国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压力减轻,PPI全面下跌。再看CPI。这一指标也出现连续几个月快速下跌。而CPI下跌主要是食品类及居住类下跌比较快。对于食品的价格下跌,一定程度在于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增加供给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经济政策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居住类价格的下跌,它显示了房地产价格下落正逐渐反映于CPI。应该看到,上一轮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价格改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及全球流动性泛滥。当前后两个因素改变了,特别是全球流动性由泛滥到收缩,更加剧了物价下跌。如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从紧对物价累积影响开始显现。所以当前CPI下落也本该是市场可预料的。但是,就此来说,中国2009年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并不可贸然断定。因为,尽管当前这种经济态势可能再持续几个月,但随着政府扩大内需政策落实,政府加大了财政方面的大量投资,中国经济可能会在3~5个月内有所恢复。到时,物价又会出现新态势。特别是货币政策方面,由于货币政策的宽松,银行利率下降到历史低点,大量货币又会流出银行体系。当市场出现大量的流动性时,无论是资产的价格与物价水平都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会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不是通货紧缩。所以,央行在第三季度报告中指出,货币政策短期内在防止通货紧缩,长期则在防止通货膨胀。这判断是有道理的。当然,CPI回落也为保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它不仅有利于民生,而且也是价格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比如说,农产品价格、要素价格、原油价格及矿山资源的价格等,都是理顺价格机制的极好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减少CPI的下行机会,也可对国内不少要素价格进行改革与调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