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00:53  金融时报

  记者 牛娟娟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都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确保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是保持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面临的突出任务,也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途径。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五项重点任务,其中,农业毫无悬念地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会议在将“保经济增长”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最为关键的政策目标的同时,再次着重强调,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众所周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确保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要强化金融的支农力度,就必须加快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呈逐年递增态势。在年初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今年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0多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并采取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与此同时,金融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银行的农业贷款余额每年都在2万多亿元,农民贷款余额1万多亿元,农村贷款余额4万多亿元。不久前,央行发布的《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小企业、灾后重建的信贷支持》,强调要着力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日前,央行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旨在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融资支持,促进扩大内需和提高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然,尽管国家政策和措施从方方面面不断强调推动加大金融的支农力度,但也有专家表示,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还有很大缺口,农村金融市场依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资金流失和供需失衡状况,如何更好地协调和强化财政和金融的统筹协调,发挥它们的支农功能,尤显重要。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对本报记者说,目前在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总体来讲,农村金融体系现状是金融市场不完善,主要只是银行市场,而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严重缺乏;金融基础设施和机构覆盖率低,甚至有空白,资产质量不高,供给严重不足,竞争很不充分,金融服务效率差。"他进一步指出,具体来看,目前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银行难贷款和"三农"贷款难现象同时存在,今后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场,使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逐步有机统一、均衡健全,并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实现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切实满足农村建设资金需求。

  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精神,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就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也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来自工行的业内人士建议,可积极借鉴国外经验,规定各商业银行必须将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支农贷款,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处罚规定;除支持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外,还要特别注意坚持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改进和扩大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杜晓山认为,在农村资金投入方面,面对银行有资金、但手段不足问题,面对农村有需求、但力量不足现状,可考虑通过发行支农特别国债或特别政策性金融债的方式解决这一矛盾。

  可由财政或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择优选择农村零售金融机构代理,按商业原则运作,将筹集的资金运用到农村,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从专家们的思路可见,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的相互配合协调,显然是为"三农"提供全面资金服务的最优选择。

  此外,还有银行业人士指出,应进一步增强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功能作用;继续着力解决和完善农信社体制、机制问题;推动邮政储蓄银行的规范健康发展;鼓励新生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并鼓励部分愿意坚持走合作金融道路的农信社转变为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鼓励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全面试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注意适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并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此外,还应注意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加入支持"三农"的行列。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