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冲动”的西安:“大关中”图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23:52  中国经营报

  城市记忆:西安

  年份典藏:1999年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随后,在1999年12月举行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的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时下,以西安为轴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南宁为轴心的北部湾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三大增长极。

  西北大学“盛产”经济学家,比如刘世锦、张维迎、魏杰等著名人物。这是西安之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一种特殊贡献。

  “身居西安整整30年,也研究了30年”的经济学家张宝通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物理系,后考取经济系研究生,与刘世锦、张维迎、魏杰、冯仑系出同门。之后,刘世锦、张维迎、魏杰、冯仑赴京深造,张宝通则留守西安,以“研究西安、规划西安”为己任。

  迥异的个人抉择,孕育出别样的人生故事。

  张宝通其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

  “西安是关中城市群的核心,西安的发展离不开关中城市群的发展,也脱离不开西部大开发、全国城市化的进程。”张宝通表示,“这一轮金融危机之下,我国西部地区受到的冲击明显弱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已经呈现出更快的增速与幅度,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建设应该全面提速了。

  “大西安”渐行渐近

  1978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张宝通背着铺盖卷,懵懵懂懂地走进了西北大学物理系,当年,他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终于进城了”。在这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张宝通一直在陕西宝鸡市的一个县城里教书,教的课程是中学物理。

  上大学之后,张宝通发现大学老师教的内容还没有他学的深,于是,在1979年,他考取了经济系研究生。“那时候贾平凹和我一起参加研究生考试,他没有考上,如果考上了或许他今天不过就是大学里的一个教授而已。”经济学,将张宝通的命运彻底改变。

  那年月,和许多西安人一样,张宝通把城墙里头叫城里,只要跨进城门才叫进城,虽然西北大学就在古城墙脚下不远。“因为城里是政治、商业、金融、服务业的集中地,只有进城才能感觉到一座城市的繁华。”张宝通说,那时候的西安是“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的一座城市。

  攻读经济学研究生期间,张宝通经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的第一次思想解放大讨论,“这让我意识到中国发展的时机真正到来了。”

  1982年从西北大学经济系拿到硕士学位后,张宝通分配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至今。“我用30年来认识西安、认识陕西。”张宝通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再到大西安、大关中城市群的崛起,作为见证者、参与者,张宝通无疑是幸运的。

  步入工作岗位的张宝通活跃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相继参加了1984年9月的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工作者会议,1985年中青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等。“可以确认,中央正在为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理论做准备。”当时出现在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工作者会议的人员中,就有现已进入国家领导人序列的王岐山、马凯等,还有现在的北大教授张维迎等。

  张宝通一直将目光聚焦在陕西,紧盯西安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张宝通发表《三环结构展示中国经济布局新框架》,大胆提出应重点发展以西安、川渝、武汉作为中国“内环”的装备制造业。随后,张宝通提出,西安应该定位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西安处在陇海兰新线即亚欧大陆桥上,亚欧大陆桥是西部大开发依托的最重要的一条交通干线,也是横贯我国北方东、中、西部最重要的一条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模式不同,长江经济带靠龙头带动。而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没有龙头,要靠心脏推动。西安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关中是沿桥经济带最发达的地段,以关中为依托的西安,可以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将会形成长江经济带有龙头上海,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有西安的格局。”

  基于这样的定位,张宝通呼吁决策者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步伐,组建“大西安”。对于实施西咸一体化后的“大西安”,张宝通这样描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东西部之间的物流商贸中心,内陆地区的交通通信中心,西部地区的科技教育中心,西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中心。

  城墙里的“小西安”被张宝通定位为“古西安”,张还提出了一个“皇城复兴计划”,针对古城墙内的老城区(唐皇城和宫城)约4/5面积(加上大明宫区域)拟定长远规划,规划最长时间达50年。

  “皇城复兴计划”,已在2005年初写入了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整合“大关中”

  西部大开发,对于西安来说,实属30年来未有之发展机遇。张宝通渴望赋予西安这座古城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

  2005年5月,张宝通撰文《大手笔构建大西安与大关中城市体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伴随着中部崛起、川渝城市群概念的提出,陕西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体系框架已经迫在眉睫。”

  一年之后的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办在西安召开大关中城市群座谈会,邀请三门峡、运城、天水等城市官员参加了会议。随即,在2007年全国两会前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将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大关中)、环北部湾(广西)作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战略高地。

  “大关中城市群与成渝经济区相比较,步伐显然太慢。”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张宝通认为,“核心城市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群的地位,因此构筑大关中城市群体系,首先要做大做强西安中心城市。”

  2008年12月7日17点,中国大饭店,《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2008(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语调铿锵:“30年河东,30年河西,下一个30年,西部大有可为。”

  “东到河南三门峡,西到甘肃天水,北上陕北延安,南至陕南安康。”这就是张宝通设想的以西安为中心点的大关中城市群体系框架。

  大关中城市群,“大西安”之梦。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土地,依旧是城市扩张的主基调。“土地经济”,实乃改革开放30年衍生出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西安,走的是这条路。中国的主要城市,多是这么走过来的。

  无独有偶。不足为奇。

中国经营报记者:党鹏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