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隆:拯救通用汽车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16:48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李梅影

  即便美国政府的150亿美元贷款让底特律三巨头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但谁也不敢肯定,通用、福特与克莱斯勒最终能度过此次危机。尤其是通用汽车,在贷款面前,它的日子依然很难过。

  追溯到上世纪初,通用汽车同样处于危机之中,但当时的拯救者不是山姆大叔,而是一位大师——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

  不知道这次,是否会有另一个斯隆能够站出来,拯救通用汽车。

  斯隆其人

  在谈到斯隆的时候不能不提的是威廉·杜兰特先生,他被认为是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第一位传奇人物。杜兰特先生创建了通用汽车,他是一个超级的推销员、一个不知疲倦的经营者、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可惜由于过分扩张,杜兰特先生让通用汽车多次陷入困境,他也两次被迫离开亲手建造的通用。杜兰特先生能够因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建通用汽车,却未能带领通用汽车起飞。

  于1923年升任通用汽车总经理和总裁的斯隆,可谓临危受命,当时通用汽车岌岌可危,正处于解体之中。杜兰特先生留下的弊病是几个子公司各自为政,尾大不掉,统筹管理或亏损由总公司包揽,但一有利润子公司却擅自截留拒绝上交。

  斯隆当时做法的核心是把政策制定和政策的落实(Administration)分离:前者权限归总部决策委员会,后者在很大程度上由各经营单元自由运作。两者的交接则由“运营指导委员会”(Advisory Operations Committee)来协调,其成员由经营单元的经理和决策委员会成员共同组成。

  另外设立财务委员会主理财务决策,其成员绝大部分是非股东董事(Outside Directors)来担任,取其中立无偏私的立场优点,以此来确保投资效益和重大投资按总公司的战略方向进行。

  这方面的工作当有拨款委员会集中处理,由斯隆亲自掌控。斯隆写道:“从此,通用汽车幸福地处于绝对分权和绝对集权的两种极端之间。”

  自此斯隆的名字与通用汽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他的领导下(1923-1956年),通用公司实现了腾飞,从濒临破产一跃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企业之一。1921年斯隆加盟通用的初期,通用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为12%,到1937年,通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到了43%,斯隆是靠自我学习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管理者。1875年5月23日,斯隆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New Haven)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斯隆的父亲是一名比较成功的商人,经营着班尼特-斯隆公司,从事茶叶、咖啡和雪茄的批发业务,是那种典型的靠自我奋斗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

  同大多数伙伴不同,小时候的斯隆并不是一个特别爱玩的孩子,他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地读书,渴望着自己快快长大,以便能够在自由社会中大展身手。长大后,他考入了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是全美著名的“科技学校”,其课程难度和学生的作业训练是有名的。据说,在巨大的压力下,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只能在学习、交友和睡眠三者之中选其二,大多数学生都聪明地放弃了睡眠,但是这也导致多数学生染上了“咖啡瘾”。麻省理工学院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毕业已属不易,拿高分更是难上加难。

  大约半个世纪后,斯隆回忆起这段学习时光,仍难掩自豪之情,说:“我是个极其用功的学生。为了提前一年毕业,我利用每一分钟可能的时间来学习。”在麻省的3年中,他不仅掌握了必需的技能,还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艾琳·杰克逊。

  挑战福特的霸主地位

  斯隆有一项过人的本事:同打进决赛的另一名竞争对手直接交锋,让亨利·福特落在屁股后面喝通用的尾气。比尔·盖茨说,他曾在自己的办公室挂过一幅亨利·福特的照片,以提醒自己:强者是怎样倒下的。

  20世纪初期,福特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可谓无人能望其项背,这对于任何人来说也许都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对斯隆来说并非如此。他感觉到福特公司是一头停顿不前的巨兽,是一块岌岌可危的巨石,即使推不倒,也可以尝试着挑战一番。所以,无论是在1920年成为通用汽车的执行副总裁,还是在3年后成为总裁时,斯隆总是跃跃欲试,想要检验他的想法。

  当时消费者渴望能对汽车的颜色、风格和型号有更多的选择,而亨利·福特对这一变化趋势却持视而不见的态度,这为通用汽车取得竞争优势提供了可乘之机。福特曾做过一次声名不佳的评论,他说:“顾客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汽车颜色,但我只提供黑色T型车。”这句带着独裁意味的话,将他不愿改变的特点暴露无遗。

  而斯隆却从杜兰特那里继承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车型。但他运用一流的管理“柔道”,成功地化劣势为优势。他发誓要为“每一个钱包、每一种用途”生产一款汽车──从贵族气的凯迪拉克到大众型的雪佛莱──并相应地改造了生产线。1923年底,福特公司在美国汽车销售市场上的份额从60%跌至52%。

  到了1936年,通用汽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攀升至43%,而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则跌至22%,同1923年60%的市场份额相比下跌了38个百分点。在13年的时间里,斯隆提高了通用汽车在美国汽车产业里的市场份额,这给公司带来了优厚的利润,为股东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也给斯隆本人带来了极高的威望。

  管理大公司的艺术

  在通用汽车,斯隆发明了管理大公司的艺术。首先,他设立了公司办公室,其职能是分配资源、协调但不是指挥公司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各部门均能从公司获得其自主经营所需的一切──资金、工厂、销售队伍。为了将各部门连接在一起,斯隆颁布了预算、聘用、预测、销售汇报等方面的一系列“标准程序”,并设立了一些跨部门委员会,使经理们和员工们能交换意见,或寻找发展规模经济的途径。斯隆做得恰到好处:他的通用汽车公司有恰如其分的中央控制,有恰如其分的部门独立性,还有交换意见的众多渠道。

  从斯隆主宰通用汽车公司开始,美国的企业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经理革命”。通用超越福特,不仅是汽车业的市场占有变化,而且是管理学发展的实践标志,这一事件意味着“企业主”让位于“经理人”。照亮世界的经济聚光灯,由“某某大王”为核心的创业传奇,转移到了以“某某总裁”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在这一意义上,斯隆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对于现今的经理人来说,斯隆在各方面无疑是一个接近完美的楷模。

  斯隆认为,职业经理人是可以通过学习加以培养和复制的,他用行动证明了他对这一理念的坚信不疑,如斯隆捐资500万美元在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工商管理学院。1965年,麻省理工学院校委会将此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以此纪念这位创始人。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内部将自己的管理理念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仅如此,美国的众多商学院还将他的思想体系作为一种经典理论加以应用,用于培育下一代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多年后这样写道:“他(斯隆)绝非一个自谦的人物,他对自己在美国经济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充满信心。”

  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1875-1966),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企业家,是一位传奇式领袖。被誉为第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通用汽车公司的第八任总裁,斯隆是在管理与商业模式上创新的代表人物。美国《商业周刊》75周年时,斯隆获选为过去75年来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