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PI增幅回落拉响通缩警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02:13  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2.4%,增速低于10月份的4.0%,再创今年最低月度增速。这一数据说明通胀警报暂时解除,但CPI增速的快速回落,却引发了市场对我国通缩压力增大的普遍预期。

  从指标看,CPI回落幅度较大,主要以食品价格回落为主,食品、肉禽等在年初造成CPI高涨的因素都出现回落。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涨幅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我国CPI同比涨幅连续第7个月回落。食品价格继续引领CPI同比涨幅回落。

  对于CPI增速的快速回落,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胡鲁滨认为,CPI虽然比较低,但还比较正常,如果把CPI和PPI结合看,说明国内需求还是比较稳定,而国外需求还是大幅下降了。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的行业利润分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为国内需求服务的产业还是能享受比较大的好处,尤其是一些必需消费品的生产商,可能抵销其销售收入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未来CPI的走势,有分析认为,未来居民消费价格继续适度回落还是有基础的。一是总供需关系改善有利于控制居民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随着经济增速的减缓,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得以缓解,特别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生产再度丰收,畜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生猪供应大量增加。二是来自国外的价格传导压力减弱。面对全球性的通胀局面,世界各国普遍采取了抑制通胀的措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出现明显回落,主要经济体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开始减缓。

  但是,当前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比较明显,影响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作用也在不断增强。首先,目前制造业产品需求下降、生产减速幅度较大,已经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0月中国采购经理(PMI)指数为44.6%,比9月下降6.6个百分点,回落到50%临界点以下。其中,新订单指数比9月下降9.6个百分点,至41.7%;从业人员指数为47%,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来最低点。其次,居民消费信心不断降低。三季度末,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和预期指数分别为93.8和96.2,双双降至2006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第三,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消费需求不断减弱。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同比双双下降。11月1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当前形势又提出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要求。总体上看,当前居民收入放缓趋势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9%,分别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0.8和1.2个百分点,已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政策。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有关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决定,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12月10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政策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全球发达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时对经济形势的一种应对,体现出政府力促经济发展的态度和决心。标志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保增长已明确成为下一阶段国内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