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赤字财政”需建立预警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 04: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万磊

  据报道,目前财政部已经将2009年预算赤字确定在2800亿元的规模,这一规模较2008年增加1000亿元之多。另外,为配合国家刺激经济方案,2009年可能将发行5000亿的长期建设国债,比今年财政预算安排的300亿元多增加4700亿元。这是中国以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拉动内需的必然结果。

  从中国的财政史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克服外需减速带来的负面影响成效显著。一定程度上,一部分财政赤字变化是因为经济周期波动而自然产生的。因为,当经济陷入衰退时,民众收入降低进而个人所得税也相应减少,而出于刺激经济的需要,提高个税起征点将进一步强化这种趋势。与此同时,公司利润减少造成公司所缴税收也相应降低。财政收入减少加之积极财政导向的政府支出增加,无疑会进一步推高赤字。

  积极财政导向的政府支出也包括经济危机时期的低保政策。如2009年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将继续加大城乡低保资金投入力度,把2008年7月出台的提高低保补助水平政策落实到明年全年。同时继续深入推进分类施保方案,对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给予更高的保障,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部分措施可能连续实施三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诸多政府财政投入的连续性与长期性。

  在实际成效上,如果宏观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部分社会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此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回升。积极财政还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民营企业低成本融资改善其生存困境,加快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民营经济部门的生产率。这是赤字财政的优势所在。

  但赤字财政也会带来问题,如偿还赤字意味着后期要增加税收,会在一定程度上的打压经济,而如果增发货币还款则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应对策略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国债的流动性,降低国家债务的融资成本。另外,赤字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起引导市场的作用。如果过量主导经济,变成政府代替市场,则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打压民营经济发展。在早期,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的挤出效应不明显,但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劳动力、资金、土地等各类资源等逐渐变得稀缺,挤出效应逐步加强,因此2009年的积极财政在执行上必须把关资金流向,避免起到与刺激经济相左的效果。宏观上,为了将赤字经济的弊端尽量降低,需要建立严格的财政风险预警系统,尽量将财政赤字的规模控制在预警线内。如果长期过度使用赤字财政,必然会导致庞大债务规模。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