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 吴晶、赵超)第四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9日在京揭晓。这项比赛不仅搭建了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的竞技平台,也为相关学科的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提供了帮助。
大赛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咸立亭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然而,由于很多学校毕业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就业出现种种困难。为此,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启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又于2005年举办与工程对接的比赛。
以比赛促实践,以比赛促就业,以比赛来检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这是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设立的初衷。8年来,“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在全国高校、中职学校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中建立了300多家培训基地,有150多万学生参加培训,其中有近60万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技能证书。
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凤有说,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形势,要走出低谷,必须深化改革,内外兼顾,在拓宽渠道、完善政策的同时,用实践和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据了解,第四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共设26个赛区,参赛城市128个,参赛学校618所,参赛人数逾8万人。经过预赛、复赛和决赛,全国共产生特等奖8名、一等奖42名,以及二、三等奖和优秀奖4000余名。其中,四川学生在遭受汶川特大地震后,仍然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积极参赛,当地学生报名参赛人数位居全国参赛学生之首,获奖人数居全国第二。
咸立亭说,很多院校的教师都反映,参赛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更高了,参与实践的热情变强了,教师也发现了过去教学中的盲点。
张凤有表示,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人口众多的压力通过教育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