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茅于轼:我国向富人征税环节存漏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06:56  每日经济新闻
茅于轼:我国向富人征税环节存漏洞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图片来源:新民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每经记者 吴晓晶 发自北京

  最近,经济学家茅于轼由于提出个税起征点应提到8000元的观点,广受关注。日前,他出现在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与某网站主办的 “税收与中国经济困局”主题论坛暨 《2008公民税权手册》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本报记者针对一系列热点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NBD:您提出个税起征点应提到8000元?

  茅于轼:对,这个观点是我提的。1982年开始征所得税的时候是800元,那时候的平均工资不到100元,是平均工资的8倍。而现在平均工资至少1000元,如果按8倍计算的话,就是8000元。

  NBD:2006年1月1日从800调到1600,2008年3月1日的时候又从1600调到2000,这两次政策都是微调,您觉得这次可能大调吗?

  茅于轼:可能性确实不大,税收的调节,当然要避免动作过大。但个税不是主要税种,也不是税收的主要收入,只占整个税收的7%多。主要的税种是增值税、营业税、关税这些税。

  我们国家的贫富差距比较大,怎么调解这种差距呢?最主要的办法就是通过税收,还有次要的办法,比如通过民间的慈善活动,但比较有效的办法还是通过税收,特别是通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比较赞成向富人多收税来帮助穷人。

  但我们现在的税收只能够对工资征税,而其他收入搞不太清楚,特别是富人所得主要不是从工薪来的。富人所得主要是财产所得,他们有钱,再通过钱赚钱,这是他们的主要收入,而这部分收入税务局是不知道的,也很难知道。

  国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简单来讲就是个人申报。你自己老实讲有多少收入,然后政府来审查,万一查到你隐瞒不报,就要处罚了。我们国家现在也有这种方式了,我很赞成12万以上申报个税的做法。个税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贫富差距,我很赞成这个功能。

  NBD:温总理在今年年初时也谈到,今年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想请您谈一下明年中国经济的情况。

  茅于轼:我觉得这次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前,我们国内的结构调整已经发生了,首先就是人民币升值了差不多20%,迫使我们的出口行业进行了调整。

  现在危机来了以后,外面的订单减少了,所以这方面的压力也更大了,而且有好几百万民工已经回家,他们现在失业了,失业以后就会造成老百姓购买力的降低,这就会进一步恶化需求,这种影响会慢慢扩散开来。

  但中国的情况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的长处就是中国的企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上、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看南方的企业,二十年前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我们产业升级还是有条件的,我们不能老用低劳动、低环境成本这种方式来争取国际竞争力,必须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NBD:政府提出的4万亿投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作用?

  茅于轼:现在政府拿出四万亿搞投资,我对这点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政府这个措施对于GDP的拉动会有效果,但对于就业并没有效果,它不是瞄准就业,而是瞄准GDP的。

  我们比较一下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他还没上台时就宣布要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危机不要紧,可怕的是失业的问题。你看我们的房地产,再这样降下去,新开盘的房地产恐怕就会很少,而大量借助于此就业的民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就业问题马上会变成全国最主要的问题,我们筹了很多资搞铁路、地铁,几十个亿,创造的也就是几千个就业。

  还有一个状况要提醒大家,最近中央对于农村金融政策的放宽,这一条很重要。农民可以通过小额贷款来创业,现在回乡的农民很多,他们现在没有事儿干,他们在发达地区有了对市场的关注,有些农民很想创业,但是没有钱,如果你把钱借给他,可以让他们创业并且创造一些就业机会,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动向。

  相关专题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相关报道:

    茅于轼:个税起征点应提至1万

    七成人希望国家因地制宜实行个税年终退税

    国信中心建议个税起征点应提至3000元

    个税起征点3000元方案进入征求专家意见阶段

    专家称个税起征点短期难有大幅度上调

    樊纲建议微调个税税率累进制

    个税起征点调整之争:要不要减少1880万纳税人

    提高个税起征点拉动内需作用有限

    个税起征点上调制度也要改良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