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萤火一号’将从火星上发来第一次属于中国的问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03:19  第一财经日报

  陈琳

  

  “我想请教陈博士,人类究竟什么时候能够移民到火星上去呢?”7日下午,在上海2008航天科技展“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的航天科技报告会上,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迫不及待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抢过了话筒,好奇地向主讲人陈昌亚询问。男孩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把现场所有的人都逗乐了。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水?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火星适合人类居住吗?UFO到底从哪里来?这是如今人们最热切盼望解开的火星之谜。作为位于地球外侧最近的一颗行星,火星和地球的最近距离为567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有4亿公里,经过科学仪器勘测,科学家认为它有稀薄的大气,也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而火星的两极是否存在也是一个让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移民火星等话题固然有趣,但就目前人类对于火星的了解程度来说,仍然有些遥远。虽然“凤凰号”等探测器都曾为揭开这颗星球的神秘面纱作出了贡献,然而,至今,火星上的一切仍然是有待科学家探索的谜题。作为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副总设计师的陈昌亚,讲座结束后就凝结着中国航天专家团体智慧的“萤火一号”的火星之旅等问题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萤火一号”将飞行3.5亿公里

  火星探测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萤火一号”身为中国首位火星“探测兵”,其任务可谓任重道远。据陈昌亚透露,由上海航天局牵头研制的“萤火一号”重量为110公斤,体积为750×750×600mm,太阳帆板展开将达到7.85米。和它的美国前辈“勇气号”、“机遇号”180公斤,以及计划在同年发射的新型火箭车600公斤的体重相比,“萤火一号”算得上是火星探测器家族中的“轻骑兵”、“小个子”。

  2009年10月,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萤火一号”将携手俄方的火星土壤采样返回探测器的“福布斯”(Phobos-Grunt)探测器,搭乘着俄罗斯的运载火箭飞向遥远的火星。

  届时,“一箭双星”将在距地面200公里的远轨道飞行4小时,然后飞到距地面1万公里的过渡椭圆轨道做26小时的无动力飞行。之后,伴随着火箭主发动机的再次启动,“萤火一号”彻底告别地球,进入从地球到火星的双曲线轨道,和“福布斯”同甘共苦地共同飞行11个月。在联合飞行的过程中,两颗卫星通过电缆连接在一起,“萤火一号”的能量由“福布斯”供给。到2010年8月之后,两颗卫星正式分道扬镳,“福布斯”将转途去探测“火卫1”。“萤火一号”则进入绕火星的椭圆形轨道,在“近火点”(距离火星最近的点)800公里、“远火点”80000公里、轨道倾角正负5度的火星大椭圆轨道上,展开它的太阳帆板,正式开始履行它的火星探测使命。陈昌亚介绍说,“萤火一号”和“嫦娥”的任务其实很类似,只不过探测的对象不一样。按计划,“萤火一号”主要身兼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探测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揭示类地行星的空间环境演化特征三大任务。

  陈昌亚说:“‘萤火一号’登陆火星是继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工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航天科学计划,它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的“神舟”飞船飞上几百公里的太空,“嫦娥”飞船要飞38.4万公里到月球,而“萤火一号”却有3.5亿公里的漫长路程。毫无疑问,一旦“萤火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即标志着我国深度空间技术和航天器研制水平的一次重大飞跃。

  -200℃严酷低温考验“小家伙”

  作为我国探测火星的“先锋”,“萤火一号”拜访火星时,将共携带八件“武器”,包括两台摄像机、两台磁强计以及离子探测包、光学成像仪等仪器。火星空间的磁非常微弱,而“萤火一号”的任务中就包括了研究火星上的磁现象,为了避免研究受到探测器自身的干扰,“萤火一号”的材料和零件将一律无磁。

  “无磁”的“萤火一号”还有另一项神奇的本领——“万里传音”的掩星探测技术。分道扬镳后“萤火一号”将通过这项技术与“福布斯”藕断丝连。届时,在双方对火星电离层的掩星探测过程中,两颗探测器虽然分处在远离地球的火星两端,相隔千里万里,中间有星体相阻隔,但是依然能通过掩星探测接收机分享彼此之间的数据,从而可以实现对处在正午和子夜时的火星电离层的探测。这将填补目前国际上火星电离层掩星探测领域的空白。

  不过,将于2009年6月完成真样的“萤火一号”,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来自火星的严寒。还记得“凤凰号”的前车之鉴吧?直接导致“凤凰号”失去工作能力的是火星冬季的严寒。在探测到火星上真的曾经有水的存在,完成了核心任务的“凤凰号”,经过5个多月的火星定点坚守后,在冰霜和沙尘暴中终于“油尽灯枯”。虽然它配有“Lazarus”模式的复活系统,但根据NASA工作人员的说法,“凤凰号”苏醒的概率微乎其微。

  而“萤火一号”所面临的状况也十分严酷。在整个探测过程中,它将遭遇7次所谓“长火影”的长期火星阴影,时间长达8.8个小时。此时,火星将运行至探测器和太阳之间,主要依靠太阳能的“萤火一号”为了保存能量,不得不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它在“长火影”结束后再加电唤醒。而经过8.8个多小时的休眠,“萤火一号”的周围环境温度达到-200℃以下,过低的温度会影响机器休眠时的运行,如果机器被“冻死”,就不能在通电后“活”过来。“‘长火影’是小家伙不得不过的一道关。”目前,陈昌亚和“萤火一号”研制团队正在对此进行技术攻关。

  “‘萤火一号’将会从火星上发来第一次属于中国的问候。”陈昌亚说,“我个人估计在未来的30至50年内,人们可能有机会获知那四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如果说到火星移民,我们还要进行火星的大气改造,先投放一些微生物,让它经历各种演化,形成与地球上类似的环境,这大概需要600~700年左右的时间。”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