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重视保障性住房对内需的直接拉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 03:43  第一财经日报

  郭万达

   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投资,不仅是短期启动内需的需要,从长远来看,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变市民的需要,因此,这是一项长期的内需政策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旨在鼓励居民购房的一系列政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住房消费。有媒体称之为政府“救市”。其实,用“救市”这个说法容易产生歧义,以为就是为了救“房价”,甚至是为了“救开发商”。依笔者之见,这次“房地产新政”主要目的是为了保“经济”、保“稳定”、保“增长”,是为了启动内需。

  在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10项措施中,专门提到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大家的目光可能更多地会关注到“降低住房交易税费”,而对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一般容易忽视。在这里,笔者要指出的是:应该说,“保障性住房”也是内需,甚至是更直接的“内需”,在其他“内需”的启动可能需要相对较长时间、较多条件时,“保障性住房”相对而言,可能来得更快些。

  从房地产新政出台的出发点来看,是要避免房地产市场出现“非理性调整”。笔者认为,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严重泡沫时,“深度调整”是必要的。但“深度调整”也可分为“理性调整”和“非理性调整”。所谓“理性调整”,是指房价、地价合理的下跌,回归理性,或者涨幅大幅放缓,一般下跌幅度在30%以内,成交量下降,但价格下跌后有需求支撑,恢复起来也比较快。所谓“非理性调整”,是指房价、地价大幅度下降,以至于造成市场恐慌,价格下降之后无需求支撑,市场秩序无法恢复。楼市的非理性调整很可能引发金融动荡,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

  研究表明,我国近年来GDP取得两位数的增长,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关系很大。在投资拉动中,房地产投资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房地产市场既影响到地方政府收入(基础设施投资),又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愿(企业扩建投资对土地的需求)。一般而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投资的增长,带动相关部门就业的增加,因而会促进经济增长。

  而一旦房价急剧下滑,私人消费和住宅投资将受到严重冲击,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从发达国家房地产价格周期的研究来看,历次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房价大幅度下降,都可能伴随着消费的停滞和经济的衰退。欧洲委员会在2005年的一份季度报告中,考察了欧元区的房地产价格周期和消费周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西班牙、芬兰、爱尔兰、法国、荷兰和葡萄牙的房地产价格和消费周期的相关系数大于0.7,这表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下降将可能严重影响到居民消费。

  笔者认为,近三年来国家实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最直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防止因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引发金融泡沫,二是要顾及民生,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问题。从2008年的情况来看,挤出“泡沫”的目标显然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问题仍要加大力度。

  从长远来看,未来10年,我国即将进入城市化峰速发展阶段,庞大的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高速发展带动了巨大的住房需求。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史,城市化率从40%上升到60%的过程,是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阶段,国际上称之为城市化峰速发展阶段(Peak Rate of Urbanization)。目前,国内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5%,正处在从城市化起飞阶段向城市化峰速阶段转变的拐点上。

  城市化进入峰速发展阶段,带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急速膨胀,住房投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住房投资总量将达到相当于GDP 7%~9%的高位水平,城市房地产的资产规模在国民财富中的比例将从城市化启动阶段的15%提高到6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10~20年中,国内还将迎来巨大的住房需求。

  如果房地产是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市场,那对我国的城市化就是一个支持;而如果房地产是一个不健康甚至是一个萎缩的市场,那对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阻碍。2007年我国房地产政策重大的“制度调整”,就是由“一元供给体系”转变成“多元供给体系”,即增强了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实施住房保障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中,住房保障都是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政府对低收入阶层均实行某种方式的住房援助措施。从我国主要城市发布的2008年住宅建设计划中可以看到,2008年新增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占住宅总供地面积在20%左右,新开工保障住房面积占全部住房面积比重一般在20%~35%之间,保障住房用地和新开工面积相比2007年均有大幅增加。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是,要检查一下年初的计划是否真正落实到位。

  而政府加大力度提供保障性住房,关键是要做好规划,落实土地。政府可采取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投资方面,政府可以自己投资,也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来投资;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谈,用成本价收购一些市场上的空置房子,转为保障性住房,这也是一个办法。一句话,就是政府要在住房保障上加大力度,要见真功夫。只有花了“真功夫”,才能见到“真需求”。

  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投资,不仅是短期启动内需的需要,从长远来看,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变市民的需要,因此,这是一项长期的内需政策。

  而且,美国次贷危机除了带给我们金融上的一些教训外,还有一个教训就是,低收入者的住房不能全靠商业贷款来解决,因为一旦低收入者还不起贷款时,金融危机就会爆发。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也是从根本上防止类似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根本途径。

  [作者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研究员。本栏目为本报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联合推出]

    相关报道:

    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

    李克强:把保障性住房医疗等作为扩大内需重点

    9000亿保障住房 考验商品房市场

    75亿保障性住房投资向西南倾斜

    2009年天津保障性住房供应同比增25%

    保障性住房扩建考验北京商品房市场

    发改委主任调研9000亿保障性住房资金落地

    保障性住房投资3年9000亿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