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抄底华尔街人才需防水土不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 03:43  第一财经日报

  曹金玲

  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际,“上海市赴英美招聘高层次金融人才招聘工作团”近日将启程前往英美招聘金融人才。《第一财经日报》昨天从上海金融办获悉,本月上旬,该工作团就将在英国伦敦金融城、美国纽约华尔街等举办“上海紧缺中高端金融人才海外招聘会”。

  一场源自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让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陪葬”。“很多人要解决就业、收入问题,这个时候招人容易,关键是来了之后如何长期稳住人才是个问题。”现任上海财经大学MBA学院院长、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国强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截至上月19日,共有27家金融机构和金融高等院校计划招聘岗位170多个,涉及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控制、资产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等15个类别,招聘对象主要针对海外华人。《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浦发银行获悉,该行将加入这个招聘团队,计划主要引进一些高级管理人才。

  此外,本月下旬上海金融办还计划与浦东新区共同举办“海外金融人才看上海”活动,邀请一些海外著名金融机构高管、国际知名人力资源中介机构高管到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区和上海的金融机构考察,让海外人士更多地了解上海金融机构的职位需求。

  “我们确实需要一些熟悉美国金融体系运作和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人才,但在华尔街危机还未见底的情况下,引进人才要谨慎、要量才适用,还要有科学的测评程序,减少人才的‘水土不服’。”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昨天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关键要能够以全球视野站在中国金融体系的立场上提出和解决问题。”

  而陆红军所说的测评体系,“一是金融专业知识的评价,尤其要对未来全球的金融架构预留空间,人才所学和所从事的专业要适合未来中国金融发展方向,而非盲目引进。二是适应能力的评价,招聘对象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是华人,而应能适应我国的金融理论体系、市场运作体系和资产管理安全体系等。此外,引进的人才还要对这场华尔街体系性危机有清醒的认识,比如研发人员应该是考量风险、对市场负责的人。”

  他还建议,上海赴海外招聘金融人才不一定要一步到位,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预计到明年年中和年末时更加明朗,体系也会出现一定调整,到那个价格更低、情势更明朗的时候再增加招聘也不为迟。

  时针指向2001年12月的一天,当时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的戴国强收到来自美国美洲银行一位中国员工的邮件,表示鉴于“9·11”恐怖袭击对银行业务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够回国任教。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的学历、金融衍生品定价分析的华尔街从业背景,都让戴国强甚是高兴。

  之后的三年,这位“海归”一边在金融工程专业授课,一边担任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些科研活动。“正当我们认为他应该‘尘埃落定’了的时候,2004年,一封来自美洲银行资产定价部门的邮件就又把他招了回去,当时美国经济和金融业已经从恐怖袭击影响中走了出来。”戴国强说。

  戴国强表示,可以通过海外引进的金融人才再在国内带出一批优秀人才,以减少金融市场逐步恢复后人才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和引进人才谈好一定的约束条件,这应该也是金融机构对保证核心部门安全性的考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