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 02:34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1月28日召开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应当说,这是一个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任务的思路,如若实现,将确保中国未来很长一个时期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

   正如会议公报中所讲,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突出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总之,中国已经无法继续依赖“出口型”经济模式,必须以扩大内部需求实现新的增长,这样转型的前提必须是进行深刻的变革。

   转型的目的是调整失衡,走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谓失衡,主要是内外失衡,即内需不足,依赖出口。造成这样局面的是缺乏分配公正及缺少社会保障,内需的不足又强化了产业结构的失衡,服务业规模小,出口加工业比重大,且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以要素优势获得国际价格竞争力,而过低的劳动力、利率、资源等价格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因此,中国必须深入改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中国需要彻底和及时的改革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政府必须转型为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进分配公正,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与教育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低收入群众以及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等;另一个层面是,政府必须完善市场机制,并减少参与甚至退出市场经济活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创造的繁荣应当是制度变革与行政主导的结果,今天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也是行政主导的“副产品”,只有进一步弄清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那么,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有条件创造新的增长奇迹。

   因此,中国政府必须推进价格和收费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等改革,并及时打破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管制与垄断。这些方面的改革,也正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当前所遭遇的国内外巨大压力也是推进并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与机遇,这场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改革核心是政府的自我变革,它与过去30年的改革路径截然不同。在过去的30年,中国的改革探索更多的是逐步取消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以增加经济增长的活力,在政府主导与调控下,刺激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当前急需的改革是政府撤出并建立一个较为健全与健康的市场机制,成为一个市场的监管者;同时,回归“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多公共品,实现分配正义。其基本意义就是市场经济活动由“政府主导”向“政府退出”转变,公共服务由“政府缺位”向“政府责任”转变,改革自我。

   此次4万亿财政投资计划主要是加大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而非过去的大型项目。可以认为,中国政府正在迎接挑战,并将以自我改革获取新的30年发展动力,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积极推进的魄力。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