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2:严打柳州八大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30日 10:41  第一财经日报

  马津龙:温州经济学会会长

  张和平:新华社浙江分社

  周荣新:原《浙江日报》记者

                               ——《激荡•1978-2008》导演丁玎

  1982年7月的一个黄昏,一个青年男子来不及与妻子道别,就匆匆逃出了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的柳市镇。当夜十二点,警车呼啸而至,在他家扑了个空。

  他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温州“八大王”之首,人称“五金大王”的胡金林,那一年他才25岁。多年后,胡金林亲口告诉记者马津龙,如果他不逃,很有可能被捕甚至枪毙。

  据马津龙回忆,胡金林74年初中毕业,74年毕业以后年底就开始做生意了,75年这一年做下来,他要做电器生意,到76年这一年春节年初的时候,他家里已经盖了一幢楼房,当时他跟我说身边有现金五万块钱。万元户是八十年代开始说的,他1975年已经有五万块钱的现金了。在全国人均月薪只有三四十元的1980年代,几十万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1981年,柳市镇光是生产低压电器的家庭企业就有300家,许多私营企业,当时只能挂靠在柳市居委会办的一个通用电器厂的名下,但他们的营业额却大得惊人。

  “八大王很多的做营销商,就是把自主的产品销出去,或者把外面的产品买到温州来,是这样一个流通领域的东西,他主要是经营这个东西的。”原《浙江日报》记者周荣新回忆说。

  在当年,如果开工厂的人不实实在在地生产产品,而只是把别人的产品从一地卖到另一地,那就很有可能被认为是投机倒把,“我买过来是一块钱的,卖出去一块一的那就是投机倒把。”马津龙告诉记者。

  随着1981年经济过热苗头的出现,对体制外企业进行制裁的声音喧嚣尘上,“打击投机倒把”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运动,仅在1981年1月份短短一个月内,政府就连发两份文件,对“打击投机倒把”做出了明确规定。 而到了1982年4月,中央更是出台了一份名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

  在这轮整顿中,温州成为最著名的“重灾区”。

  所谓的“温州八大王”一个也没有逃过这一轮打击。在柳市镇第一个买摩托车、第一个装电话的“螺丝大王”刘大源和30岁就拥有三层小洋楼,一个停12辆小轿车的院子的“电器大王”郑元忠自不待说,“线圈大王”郑祥青、“目录大王”叶建华、“矿灯大王”程步青、“合同大王”李方平和“旧货大王”王迈仟也都纷纷被工作组找去谈话。

  不久后,“温州八大王”中的六位和其他有投机倒把行为的私营业主都先后锒铛入狱。而即便是在外逃亡两年后,自己回到柳市镇的“五金大王”胡金林,最终也还是没有逃过这一劫。

  对“八大王”的高调讨伐,令全国私营企业噤若寒蝉,再也没有人敢公然与国营企业抢原料和“扰乱市场秩序”了。

  直到1984年,在袁芳烈授意下,由温州市政法委牵头,会同公检法三家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八大王”全案进行复查。4月,“八大王”全部无罪释放,收缴的财物从国库拨出如数归还。

  时隔24年之后,柳市已成为全球闻名的“低压电器之都”,出现了正泰、德力西等知名企业。不过,“八大王”的故事并没有被这里的人们完全淡忘。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