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力,现任《第一财经周刊》总编,原《经济观察报》总编,多年的财经媒体经验,使其了解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经济事件。
说起2008年,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离开了《经济观察报》加盟新媒体后,在这一年,何力又重回传统媒体,在第一财经创办了第一本关注商业公司的商业杂志——《第一财经周刊》。
然而,2008年还有一件给与何力印象最深的事,那便是北京奥运会开始实行的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制度。“那时候我的车有一天能开,有一天就不能开,不能开的日子我就选择了坐公交车。给我感觉印象很深的是,当坐公共交通的时候,你跟这个城市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这个城市的视角在同时也发生了变化。人跟人之间的距离,更亲近了。完了你就会想,我们更缺的东西是什么。”最近,何力在接受第一财经大型纪录片《激荡•1978-2008》采访时说。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在何力看来象北京、上海这些大的城市,可能稀缺的已经不是高楼、不是大厦。“缺的是一个更好的公共产品的供给。”
“从商业、商品上来讲,对于很多城市人,我们所面临的烦恼已经不是我们今天没得穿。我们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面临的痛苦是我们该穿哪件衣服。”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们生活的福利在提高。”何力认为,现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如果能提高一个档次,那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人们就可以过得比现在要幸福得多。
“比如我们出门的时候,一年四季公交车里可以有空调、有座位。你不用像开车那样操心,不费劲,还很节约,很环保。如果小孩子念书的距离不是太远,学校没有那么多的赞助费,这就是公共产品供给的改善。你会觉得幸福很多。”何力举了两个生活上的例子“设想,如果今天早上你突然有病,你去医院排队十分钟就看上了病、拿完药,和排队四个小时,才看完一个感冒,给我们这个幸福或者福利指数的感觉,差异是很大的;如果你今天正好要到工商局去换一个执照,或者去办一件事,公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好,你没有排很多队,也很顺利,你的幸福感又增加了。”
因此在何力眼中,进入2008年,就意味着中国人民的幸福感或者快乐程度的提高。这不仅仅是在于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不仅仅在于有型的物质财富增加,而是中国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升。依照现有的GDP规模,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提升会使整个社会人在现有的情况下,大大提升快乐和幸福指数。“这是我最终关注的”何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