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尔森的噩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18:31  投资者报

  陶冬

  31

  2008-12-1

  投资者报(记者)亨利?保尔森的噩梦,始于在雷曼兄弟破产问题上的政策处理。

  次贷危机本身,是10年来监管疏忽、流动性失误的结果,格林斯潘乃众矢之的。危机爆发于一年多前,美联储行动缓慢、错失良机,批评的矛头基本指向伯南克。市场和经济学家对财政部长保尔森多持中性态度,期望着华尔街的内行可以带领世界走出困境,避开陷阱。

  的确,保尔森与美联储合作,在拆除贝尔斯登炸弹上干净利落,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但是在处理雷曼危机时,保尔森却出现了致命的误判,犯了低级错误。这位美国财长有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经济思维,认为政府应该避免干预市场,更不应该奖励过度冒险者。

  人算不如天算

  在为贝尔斯登保底和接管“两房”之后,保尔森决定从雷曼救援案开始改变底线,不再为因自身利益而承担过量风险的企业担保,打破市场上“出事有人保”的心态,不再用广大纳税人的钱,来填补华尔街银行家们金钱游戏所制造出来的亏空。

  保尔森本人出身于交易员,并有长期的风险管理经验,不救雷曼是经过计算的。财政部长认为,雷曼财困在几个月前已经浮现,多数金融机构对此已有所准备。此时雷曼出事,CDS市场(信贷违约掉期市场,雷曼是大庄家)不至崩溃。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雷曼破产,CDS有惊无险并未崩盘,可是危机却从另一个窗口爬了进来。雷曼有6130亿美元债券,其中1600亿为无抵押债券。破产消息传出,雷曼债券跌至票面价值的15%,全世界大量基金、银行、保险公司和个人持有雷曼债券。其中一家大的货币基金,更因此而账面录得亏损。这在货币基金中极其罕见,触发了投资者挤提,货币基金迅速陷入危机。

  货币基金是资金拆借市场和公司债市场的重要买家,它们有难,资金市场成交迅速萎缩,拆借利率急升,银行更加担心风险。于是金融机构抱着“宁可不做生意,也要保住资本金”的态度,资金市场几近断流。

  雷曼一夜间倒闭,还加深了金融机构对交易对手风险的疑虑。各个银行、投资银行手中都握有难以计价的金融资产,金融价格大跌之下,说不清谁是下一个雷曼。为规避交易对手风险,资金开始撤退纯投资银行,几乎令高盛、摩根士丹利遭遇灭顶之灾。

  雷曼破产,使资金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一夜间崩溃,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陷于停顿,最后迫使政府不得不全面拯救金融业。拯救雷曼的成本,应该不超过60亿美元,保尔森当时不出手的决定,却使全世界最终营救金融体系的成本超过1.3万亿美元。

  失策的营救

  保尔森在营救方案上的失策,就更离谱。雷曼危机爆发后,财政部先是隔岸观火,并制止美联储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期待市场能够迅速触底。当恐慌出现时,推出了7000亿美元TARP(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方案。

  这个方案不仅在国会审议时一波三折,思路也很奇怪。方案要动用公款,在“合理”价钱下收购金融公司的“有毒”资产。本意不错,但是世界上很难有“合理”价格。价格高了要背滥用纳税人钱的骂名和被国会追究,价格低了银行没有兴趣参与。

  每个衍生产品的资产质量、杠杆比率都不同,政府不可能有能力对所有资产订出既顺得哥意又顺得嫂意的价格,而且价格也许今天看上去合理,但以后人们可能又有不同想法。在金融危机火烧眉毛的时候,保尔森的救市案可行性差、时效性更差,最终导致市场绝望中爆发出恐慌性抛售。

  与美国“慢郎中”方案形成对照的是英国的救市案。英国政策斥资500亿英镑入股本国最大的四家银行,同时为资金市场拆借提供担保。英国以国家信用来支援受质疑的个体银行信用,力挽金融体系狂澜于不倒,稳住了市场信心。之后多国的救市方案,基本以英国模式为版本。

  保尔森在G7财长会议上坚拒英国方案,可是三天之后几乎全盘照搬了此方案。美国的经济衰退才刚刚开始,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同时进入衰退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企业盈利倒退是必然的。自雷曼倒闭至今,全球财富总共损失了10万亿美元, 超过以往所有危机时蒸发掉的财富总和。

  等待退场

  保尔森的噩梦还没有完。

  作为财政部长的他,必须去底特律解释,为什么政府要斥资100亿拯救45000名高薪厚禄的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家,却不愿为挽救汽车行业面临失业威胁的260000名工人花一分钱。

  作为财政部长的他,必须考虑万一海外投资者对政府财政能力提出质疑,如何应对国家信用危机。

  作为财政部长的他,必须研究银行国有化后,政府既当裁判又是球员所带来的利益冲突。最重要的是,这场金融危机和政府干预,标示出盎格鲁-萨克森式自由资本主义的破绽,保尔森所信奉的市场经济模式,如何在国家资本主义的新环境下生存。

  不过,对于多数噩梦,保尔森也不必太费神。再过50天,财政部长就要易主。球赛结束的哨声快要响起,明星球员已经等着退场了。

  (作者为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