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幅降息为加大投资开绿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02:19  新京报

  “史上最牛降息”专题评论

  政府部门(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现在增加的开支在很大程度上是借来的。无论是向银行借,还是向社会借(发行国债)都要支付利息。降息能实实在在地降低政府借钱的成本,使得财政政策的空间得以拓展。

  面对加速冷却的经济基本面,央行26日将其货币政策工具倾囊而出,即在下调基准利率的同时,还大幅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这“三率”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基本工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可用于自由放贷,下调再贴现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更低的成本用商业票据向央行融资。

  央行的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在将流动性自上而下地推向市场。今年以来,M2、M1增速不断下滑,M1增速的下降尤其剧烈。在货币投放保持稳定的背景下,货币供给的明显下降,显示出货币乘数的下降和信贷活动的减少。这些是通货紧缩的信号。相对于通货膨胀而言,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央行可能更不愿面对通货紧缩。当预期恶化、物价走低时,人们不愿意投资和消费,因为仅仅将钱留在将来花费就会有收益:将来的物价更低,货币的购买力更强。

  不幸的是,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正在向紧缩演变。这一趋势在最近二三个月变得清晰可辨。并且,当前各项经济指标似乎仍在恶化,尚未找到支撑。

  货币政策至少在一点上是有效的,那就是降低政府主导型投资的成本。家庭、企业不花钱,那只有靠政府替他们花。当前的政策正在这么做。然而,政府部门(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现在增加的开支在很大程度上是借来的。无论是向银行借,还是向社会借(发行国债)都要支付利息。降息能实实在在地降低政府借钱的成本,使得财政政策的空间得以拓展。

  大手笔的放松货币,能够提振市场信心,尤其是金融机构的信心。央行通过降低商业银行向其融资的成本,来支持信贷扩张活动,并在凸显其最后贷款人角色,消除商业银行惜贷的后顾之忧。不过,放松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将新增的货币直接变成企业的投资和消费者的购买力。虽然投资和消费的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企业的盈利预期和家庭的真实收入或许下降得更快,结果有效需求还是难以增加。因为,一旦萧条趋势确立,价格调控的效力将会下降。

  短短时间内,政策面似乎已使出了浑身解数。那么,我们还能期待什么?答案是继续重复当前的措施,当然包括货币政策。如果是凯恩斯在世,他会建议,大幅将利率降到零附近,以证实是否真的掉进了流动性陷阱。大萧条时期,货币政策如此,当前的西方货币政策也朝着这个方向行进。

  □傅勇(上海 金融从业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