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解降息政策力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央行强力降息108个基点,同时降低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反映出决策部门对明年经济深深的忧虑,以及应对的决心。降息是市场的普遍预期,而这是11年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息,对于这一政策力度的理解,应该把握住以下三个方面:配套经济刺激政策;提前应对通缩;预警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对于中国来说,自从本月初国务院刺激经济政策出台后,一直缺乏一个与4万亿元刺激方案配套的货币政策,而且,今后几年地方政府承诺或者意向承诺的投资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8万亿元,这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因为刺激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政治性的决定,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不存在银行愿不愿意贷出的问题,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将能够注入到实体经济中。

  大幅度降息,能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负债成本,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国有企业的银行负债成本。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资金成本也会降低,总体对于股市是个利好的消息。

  接下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大规模支出,中央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投资,中央企业的投资,都将需要发行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降低利息,将能降低发债成本,对于债市也是个好消息。

  降息还可能产生刺激消费的效应。尤其是目前房地产市道低迷,降息令购房和供房的家庭的支出相对减少,对房地产交易量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供房家庭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会相对增加。大幅度降息对于一些借贷消费,如汽车,也会带来正面影响。

  降息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的压力,这也是目前中国处于困难之中的出口企业所愿意看到的。目前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低到1%,而且市场预期12月份美国会继续降息,对人民币产生了升值压力。政府已经上调出口退税、取消和下调出口关税帮助企业临时性地缓解困难,但在全球市场收缩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维持出口增速和扩大出口,容易引起国际反弹。中国需要一个适度贬值的人民币。通过降息来产生人民币贬值或者对冲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随着去杠杆化而产生的资产价格暴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实体经济收缩、消费品价格下跌,明年出现通货紧缩正在逐渐接近成为共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一旦出现通缩,到目前为止所推出的所有刺激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可能都会失灵,而且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失去的10年”成为令人揪心的记忆,让经济决策者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提早采取激进的措施,防止经济滑向通缩。

  最后,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恶化,继续超出中国经济决策者的想象。象征着美国式资本主义辉煌的花旗银行和通用汽车,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需要政府大规模救助,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信心打击;加上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又联合宣布新的8000亿美元救援计划,货币政策已经不得不转向定量宽松,几乎是直接向公司、家庭和个人口袋里塞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决策者的预期,美国经济进一步全面恶化,而全球经济的衰退,可能会超出想象。为了不再重蹈低估的失误,这一次毋宁先下重手,先出猛拳。接下来视下月美联储政策动向,中国人民银行可能进一步降息。

  (作者为本报编委,联系邮箱zhou.jiangong@chinastakes.com)


周健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