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化经营或将淘汰部分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22:56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武文静报道

  在中国奶业整个产业链遭遇重创后,国家13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给处于黑暗中的奶业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而对于其中所提及的产业化经营,是否意味着会有一些乳品企业被淘汰呢?对整个产业来说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是否有利于产业的整体升级呢?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奶牛主产区普遍出现倒奶现象,生产企业产品大量积压,行业品牌信誉受损,一些国家禁止进口中国乳制品。其中所暴露的问题不仅仅是监管缺失,更深层次地体现了我国奶业产业链发展所存在的缺陷。

  “相比散户养殖而言,园区的这种规模化养殖优势已经显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牛奶养殖户夏先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蒙牛收购总价是3200元/吨,园区管理费是200元/吨,运费是400元/吨,平均算下来是2.6元/公斤,而其他一些散户的收购价格大约在2元/公斤。

  “产业化经营必然会给一些养牛户带来冲击,但这也是正常的。当然,牛奶质量高的农户所获得的市场效益当然也就会好一些。”夏先生说。

  近几年来,我国乳业爆发式的增长着实埋下了不少隐患。此次出台的《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政府希望未来三到四年间,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平衡的产业链条,提升原奶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水平,使中国乳业建立起现代乳业的基本格局。《纲要》的提出无疑为中国乳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未来几年间的工作重点。其中,对于中国乳品企业而言,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实现产业链上游的养殖的规模化、产销一体布局。

  “在奶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给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而这在业内一直存在的争论就比较多,对此我认为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链是应该高中低端都有,而不应该是全都走高端路线。”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陈三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事实上,随着乳品产业链逐步进入均衡发展阶段,以及淘汰机制的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也势必会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此次奶业振兴的调整,对于乳品行业整个产业链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质量保障能力强、管理完善、信用良好的乳品加工企业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形成寡头为主、大中小并存的乳品产业结构,维持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现有乳制品产销基本上是脱节的,奶农只负责原料奶生产,企业负责乳制品生产和销售,奶农跟企业如何达成产销一体,《纲要》中并无明确规定。而《纲要》要求,未来乳制品生产企业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这对蒙牛、伊利这样的大企业构成了巨大挑战。对广大散户奶农来说,意味着其供应量将被缩减至30%以内,将直接导致奶农“养牛容易卖奶难”,奶农身份如何转变成为企业和政府必须解决的难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