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00:41  中国经济时报

  ■专栏■王东京

   为遏制当前经济颓势,最近中央当机立断,决定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大手笔,引来国际社会一片叫好。我个人拥护中央的决策,不过对政府扩大内需的方式却有保留意见。要不要写文章一直犹豫,考虑了好几天,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写。不吐不快,就写出来和学界一起讨论吧。

   看得出,政府此番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投资。已公布的方案,今年四季度先增加中央投资1000亿元,提前安排明年灾后重建200亿元,加上地方政府的跟进,投资总规模估计将达4000亿元;接下来的明、后两年,还有4万亿元。用投资扩大内需,理论上当然对,也是凯恩斯当年说的重点。但有个问题要研究,即这些新增投资从何而来?若靠财政借债,政府投资必挤占民间投资,这样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我看不出政府投资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我的推理很简单。政府发行国债,最大的买家是银行,若银行花钱买了国债,势必会减少给企业的贷款。此长彼消,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问题是,政府投资可以扩需,民间投资也照样可以扩需,可为何政府要亲历亲为呢?难道政府投资的效果要好过民间投资?研读经济学数十年,未见过令我信服的论证。相反,政府投资失败的例子却不少,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

   远的不说,以1998年那次扩需为例。当年政府用2000亿元投资基础设施,共上了72个项目。不成想,财政部与审计署半年后联检,发现竟有三分之一项目资金被挪用。朱总理在次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此事,痛心疾首。他说,“财政债券资金是人民群众的血汗钱,一定要花好用好。”如此语重心长,当说应引以为戒,可有些官员根本不听。最典型的是九江防洪工程,1999年一场不大的洪水就冲垮了。朱总理破口大骂:“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

   别以为朱总理骂的是“工程”,其实,他是骂传统计划经济的投资体制。细想一下,这些年为何办公楼装修总有人吃回扣,而私人装修又为何不见有?因为装修办公楼是花公家的钱办公家的事;而私人装修,则花的是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今天政府直接上项目,就好比公家装修办公楼,人心不古,谁敢说不会有人又从中捞一把呢?

   再有一层,也是我最担心的,政府为救眼前之急大举借债、大把花钱,那么日后会不会加重企业的税负?经济学中有个“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该定理说,今天的国债就是明天的税。借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政府并不能点石成金,将来债务到期,还债必得靠企业多缴税。现在的税负本来就不轻,若再加税,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事实上,当下投资普遍萎缩,尽管原因多,但税负过重肯定是原因之一。

   我说这些,并非我反对政府投资。市场非万能,凡市场照顾不到的,政府就应该投。这一点,我想大家不会有分歧,分歧在于,政府投资的领域如何界定?按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定位,政府投资应限定在“国家安全、公共品、扶贫助弱等方面”。可就我所知,这次政府投资似乎已超出这个限定。民生、生态环保、灾后重建政府可以投,问题是有些基础设施(如机场、路桥等)并非公共品,这些项目完全可以让企业投,只要给政策,政府是不必越俎代庖的。

   当然,政府也有苦衷。眼下的困难是出口受阻而内需不足,今年以来企业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加上银行惜贷,通货紧缩,如果此时政府再不援手,企业产品压库不缓解,经济衰退即成定局。不得已,所以政府只好突击花钱。是的,以往“罗斯福新政”是启动政府投资;上次我们扩需也是靠政府投资。可要追问的是,除了政府投资,难道拉动内需就再无他法?

   我的看法,政府扩需可从两处下手: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且重点是消费。凯恩斯当年说重点在投资,那是因为他认为只有投资才有乘数(扩需)效应,而且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倾向会递减。现在看,凯恩斯是明显错了。想想吧,既然投资有乘数效应,那么消费拉动投资,不一样也有乘数效应吗?说收入增长后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会下降,更是错得离谱。战后美国人的收入提高了三倍,可老百姓信贷消费却如家常便饭。

   扩大消费真正的困难,我理解,是短期内人们收入难以大幅提高。远水难解近渴,若收入不大增,扩大消费就只能画饼充饥。麻烦还在于,目前经济不景气,企业加薪不现实。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大幅提高城镇居民的保障支付标准与个税起征点;而对农村居民,政府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建立医疗与养老保险;甚至对贫困人口可考虑发放购物券。农村消费潜力大,只要有钱,农民一定会消费。

   回头再说投资。政府投资可拉动内需,无疑问;但前文说过,政府只能投资公共品,一般竞争性行业则应鼓励企业投资。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可以不作为,不过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减税。不仅增值税要转型,税率也要调减,比如将所得税与增值税各下调五个百分点,不少企业即可转亏为盈。另外,为了刺激企业投资,政府还可提供贷款贴息。粗略算,假如能拿500亿元贴息,撬动社会投资少说也有10000亿元,四两拨千斤,政府何乐而不为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