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徽阜阳让农民文化权益多元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00:03  中国经济周刊

  中共安徽省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耿玲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而农村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

  针对阜阳农业大市的市情,我们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认为,要切实把农民文化权益落实好,应从当前农村的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多管齐下,全力推进农村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全面推进地方“官方文化”

  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切实保护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就要建设一定数量的文化基础设施,建立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文化建设体制和机制,就要培养一批服务农村的专业文化队伍,创作一批姓“农”的文艺作品。

  近年来,农村文化设施在中央和各地财政支持下虽然有一定发展,投建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但由于经费紧张,无法添置必要的文化用品和书刊。

  从现行的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来看,表面上是以地方政府的管理为主,实际上是缺位虚位,无编无人无场所,以致农村文化建设指导乏力。要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少、经费比例小、活动缺场所、专人不专职,工作难开展等问题,必须加快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认真抓好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做到文化设施建设有保障、有步骤、有方向,选点布局合规合理,设计内容符合实际,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爱好。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减少或取消乡镇配套资金,快速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要加强乡镇综合改革,重新确定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并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基层文化队伍人员素质。要建立奖励制度,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出版,解决没人写“三农”作品,改变“图书千万种,农民手空空”的现状,不断提高农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水平。

  大力扶持农村“民营文化”

  农村文化因其需求群体人数多、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大等因素,仅靠“官办”,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文化需求。这就需要大力兴办民营文化,支持企业、社会和农民等兴办各类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活动。

  民营文化一般分为文艺演出类、图书网吧类、体育健身类等。文艺演出类包括唢呐艺术团、戏曲演唱团、电影放映队、歌舞演出、音乐茶座等;图书网吧类包括图书购买市场、图书借阅市场、网吧经营市场、电子游戏市场等;体育健身类包括棋牌、桌球、武术表演、健身操表演等。

  从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临泉县的调查情况来看,该县农村共有各类民营文艺表演团队1180余个,其中杂技、魔术、马戏团队890多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演出30多万场,全年收入超3亿元。

  其中,戏剧、唢呐、民间舞蹈及威风锣鼓多在本县范围及省内周边地市、豫东一带演出,而杂技魔术、马戏及歌舞演出活动范围遍布全国各地,40多个大中团体活动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该县农村民营文化异军突起,不仅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开阔了农民视野,更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和谐发展。

  调研中,我们发现:这种自发产生的民营文化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支持,一些基层干部担心他们会不会“象当年的一些乡镇企业一样自生自灭”。

  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支持民营文化建设,出台政策扶持民营文化团体;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扶持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和个人开办正规的守法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充分利用文化市场规律,鼓励兼并和强强联合,扶持文化规模经营和连锁经营;加快市场整合,吸引外资投入农村文化建设;依法对民营文化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起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为民营文化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让民营文化在农村生根、发展、壮大。

  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这里所讲的自办文化,是特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各类公益性文化实践活动。这种文化活动多以自愿结合、自主参与、自娱自乐的形式出现。

  自办文化的兴起,解决了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农民“请文化请不起”,城里送文化不姓“农”等问题。从“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太和县农民自办书画活动来看,由于书画具有大众化、多元化、普及化、网络化特点,全县呈现出求画热、装裱热、展览热、习书作画热、协会热“六热”现象。

  农民自办群众书画组织在全县星罗棋布,农民书画队伍达3600多人,形成了各界参与的、老、中、青、妇、少、幼六个层次的书画阵容,不仅提升了农民素质,还涌现了一批享誉全国的农民书画家。从全市农村调研的情况来看,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不仅吸引了群众积极参与,还让群众有了精神寄托。

  许多自编自演节目,不仅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让群众喜闻乐见,还传承了乡土文化,激发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乡村社会内部凝聚力,改变了农村“春节三天大戏、红白喜事两鼓吹、平时无事生非”的尴尬局面。出现了“文化活动多了,家庭矛盾少了,摸牌赌博少了,搞封建迷信少了,打架斗殴少了,语言变得文明了,乡亲邻居间感情拉近了,户与户之间往来频繁了”的喜人景象。

  村民还以此为平台交流种田经验,学习科学知识,经济收入也有了较大增加。当前,农民自办文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当、素质偏低,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就会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再难突破;自办文化多以公益为主,不考虑成本核算,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就有一定难度。

  要使农民自办文化沿着健康规范、良性的方向发展,必须把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纳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将农民自办文化纳入政府部门表彰奖励体系,必须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阵地,以农村各大节日庆典为契机,加强业务指导,组织、推荐各种比赛,引领农民自办文化逐步走上正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构建城乡文化共享机制

  在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应注重建立城乡文化互动共享机制。整合城乡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建设文化站馆、杜鹃花工程、农家书屋、农民网吧、学校体育设施等,将“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与“都市文化”结合起来,发挥文化设施的集约效应。

  为此,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市县两级图书馆进行改造,创建电子图书馆,形成综合信息中心;借助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和农民网吧等载体,设立电子阅览室,形成图书资源共享网络;完善文化下乡机制,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常下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出台有关政策,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建立社区村委联谊制度,拓展城乡互助内容,把文化支农纳入支农工作内容;加强农村文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挖掘,放大品牌效应,做强农村旅游文化。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