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生态型科技型新城呼之欲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09:42  东方早报

  

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生态型科技型新城呼之欲出
鲜明的产业升级导向,带给绍兴滨海工业区的是包括电气机械、汽车配件、精细化工等在内的10余个新兴行业的崛起。
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生态型科技型新城呼之欲出
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生态型科技型新城呼之欲出

  1

  直面困境的成功突围

  在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绍兴县的纺织产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顽强突围的成功案例,正是位于滨海工业区内的“华联三鑫”。11月7日开始,停工1个多月的“华联三鑫”重组成功,再度开工。在这1个多月中,滨海工业区管委会强势护盘,力助企业逆境重生。

  2008年8月以来,绍兴县风波陡起,多家大型企业深陷困境,相继停产。其中,“华联三鑫”的停产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关注:由于受国内外大环境拖累,以及行业周期性波动和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华联三鑫”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于9月29日暂时停产。始创于2003年3月的华联三鑫是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商,也是绍兴县首家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主要生产、加工和销售与精对苯二甲酸相关的纺织化工产品和原辅材料。

  “面对宏观大环境的挑战,只有勇于危中求机、难中求进才会有出路,坚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滨海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钱清华告诉早报记者。

  绍兴县迅速行动起来,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以百倍的热情和责任感,帮助企业以最快速度优化重组,恢复生产。经过艰苦努力,“华联三鑫”在获得滨海工业区内的另一家优秀企业浙江远东化纤集团与滨海工业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注资9亿元和6亿元之后,在11月7日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生产线正式投料,企业重组成功。

  积极的姿态之下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在“华联三鑫”的重组方案中可以看到,滨海工业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除选派董事、监事对华联三鑫的重大经营事项和公司财务进行监督外,并不参与华联三鑫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滨海工投将在约定的时间退出,退出时以本次增资的本金6亿元及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利息为转让价,将持有的股权转让给远东化纤。

  作为我国第一家有民营资本介入的大型石化企业,“华联三鑫”历经“凤凰涅槃”,绝处逢生,无疑为当前正共度时艰、永不言败的浙江企业提供了榜样的力量。

  2

  转型升级打开新天地

  在绍兴滨海这个素以印染业著称的工业园区,转型的身影已越来越清晰。今年7月,总投资逾45亿元的15个工业项目落户滨海工业区,其中逾半为机电项目。“创建之初,工业区印染企业比重约占85%,如今降到25%,产出仅占20%。”滨海工业区招商局局长沈宏梁说,鲜明的产业升级导向,带给滨海的是包括电气机械、汽车配件、精细化工等在内的10余个新兴行业的崛起。

  细究此次签约的15个项目,不难发现滨海工业区面向未来的战略方向:杭州“天地实业”投资10亿元的50万吨废料瓶再生食用级切片项目,目前全球仅日本有一家同类企业;绍兴“索密克”年拆解6万辆报废车辆及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启的则是再生工业的豁亮“天窗”。滨海工业区为这些企业准备的,是一个占地逾500亩的现代化机电产业园。

  一批传统企业亦因此漂亮转身、大胆转型,15个项目投资业主中就有6家来自纺织业:如“绅花纺织”拟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80万吨不锈钢及船用钢板制造项目,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华东纺织”的“气流缸”项目,实现了向节能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的转型。“事实上,我们是‘两条腿’走路,在把好新兴产业发展之‘舵’的同时,继续改造升级纺织印染业。”滨海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魏阳林说。

  如果说绍兴县经济曾经是典型的“纺织经济”,那么,靠纺织印染业起家的滨海工业区,正是透视绍兴经济的最佳样本。其转型升级的路径,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绍兴经济再造新优势的现实方向。创建6年多来,滨海工业区转型升级的脚步从未停止,正是由于确立了清晰明确的产业导向,使其形成了独特的个性优势,绽放无穷魅力。

  3

  “三网”织就生态工业链

  生态型现代工业新城是滨海打造的“金名片”之一:引导企业开展粉煤灰、废水、废气和余热等的循环利用;建立生态工业链,让不同的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滨海工业区通过构建企业内小循环、行业面中循环、全区域大循环“三张网”,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早在2003年9月,成立不久的滨海工业区就启动了浙江省首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制订了《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2005年,滨海工业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规划通过5—1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滨海工业区印染企业众多,是节能降耗的主战场。作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工业区健全节能减排倒逼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节能增效。

  如今,滨海企业内部已初步织就了一张循环经济网。90%以上企业安装中水回用系统,涉及企业从原来的10多家增加到30多家,使用淡碱的印染企业全部安装淡碱回收装置。同时,注重形成生态链,把不同企业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打造行业层面中循环,是滨海打造循环经济链的又一举措。目前,工业区已构建起200万吨/年PTA、100万吨/年聚酯化纤、20亿米/年纺织印染面料和外拓服装基地的纺织产业链;以中大油脂、中大饲料、中大畜牧、绿源养殖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生态农业产业链等。滨海工业区还通过能源和设施的共享,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推动集约发展,着力打造社会层面的大循环。建立统一固废处置工程,集中处理有关工业固废能力达2.2万吨。

  4

  瞄准杭州湾产业带制高点

  滨海工业区今后5年的发展蓝图已经描绘——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二轮发展为动力,瞄准杭州湾产业带制高点,聚集滨海新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力争各项指标再翻一番,努力建设集约滨海、科技滨海、新城滨海、生态滨海、和谐滨海。

  近年,滨海工业区坚持以项目为主抓手,以一种“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举全区之力推进招商引资。重点抓住机械电器、新型材料等产业方向,积极孵化培育朝阳产业。同时,鼓励进区企业加大以自身增资、扩资为内容的有效投入,实现以商引商。 而工业区投资环境则日臻完善,市政框架拓展到了63平方公里,“八通一平”基础配套面积达到36.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水、电、汽、天然气、排污等大型工业配套十分完备。

  成效已然显现。截至今年7月底,按照建设“生态型科技型现代工业新城”的目标定位,工业区已累计引进项目181个,投产项目97个,合同利用外资12.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39亿美元,工业性投入261.2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40.71亿元,生产总值254.14亿元。而作为绍兴城市四大组团之一,工业区规划至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人口30万。在近期,滨海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生产总值400亿元,成为绍兴县经济最强劲的增长点。

  ◇ 相关链接

  黄金地理位置:

  绍兴滨海工业区位于古城绍兴北部,钱塘江南岸,距上海220公里,宁波120公里,萧山国际机场20公里;至沪杭甬高速公路绍兴道口4公里,与绍兴县城——中国轻纺城仅18公里,是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产业黄金带的开放型经济窗口。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绍兴跨海大桥的启动,滨海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六大优势产业集群:

  目前,滨海工业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已初步形成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一是石油化工类,主要以华联三鑫的PTA生产为代表,年产能达200万吨;二是聚酯化纤类,主要以远东集团、赐富集团、世创石化、海富化纤等企业为代表,年产能达100万吨;三是新型包装材料类,主要以欧亚薄膜为代表,年产能达12万吨;四是纺织印染类,集聚了52家纺织印染企业,印染年产能达20亿米;五是医药化工类,集聚了赐富医药、海成化工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六是农产品加工类,主要以中大饲料、中大油脂为代表,两家企业的规模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三。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自古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如今,绍兴县作为著名的纺织城与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心,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十强县。

  绍兴县最大的经济发展平台——绍兴滨海工业区自2002年6月挂牌成立以来,定位于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生态型科技型现代工业新城,迅速崛起为浙江省最具实力和最富活力的开发区之一。同时,滨海工业区是浙江省首个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开发区。

  早报记者 陆玫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